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发表了《格列佛游记》,书中的格列佛游历小人国、大人国、贤马国,发现马能良好地治理国家,而被称为耶胡的人却丑陋自私,据此可知《格列佛游记》
A.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的不满B.揭露了工业革命对人性的摧残
C.体现了现实主义写作风格D.控诉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都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方案。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道德救世和制度救世。下列主张能够体现制度救世的是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C.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 . 孔子主张“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墨子崇天志、主明鬼;而老子则彻底抛弃了在鬼神问题上孔子的谨小慎微和墨子的勉力维续,罕言鬼神。此材料主要说明
A.墨家思想迷信色彩浓厚B.先秦诸子具有理性精神
C.儒道墨三家思想完全冲突D.儒家思想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
4 . 对下列文化表述正确的有
①老子在中国较早提出辩证法的思想
②孔子整理和创立了“五经”
③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蔚然大宗
④董仲舒较早提出“三纲五常”有利巩固君权
⑤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教科书,形成“六经”,教育被儒家所垄断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④
D.①③④
2019-09-09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北京市丰台普通中学高三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表,从“近代东西方思想解放”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

但丁《社会契约论》康有为《新青年》伏尔泰《十日谈》
《变法通议》彼特拉克《狂人日记》孟德斯鸠《新学伪经考》胡适

示例:主题: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复苏关键词:但丁、彼特拉克、《十日谈》

添加:达·芬奇

2019-08-2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8月北京市海淀重点中学 高二(历史)开学考

6 . 1965年,全国的高等学校有434年,是1947年的1.1倍。十年动乱,国家至少少培养100万大学毕业生。1977年全国有570万考生参加了高等院校招生考试,这是迄今为止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经过1977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的招生考试,全国有40多万人走进大学校门。2001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464万人,是1988年的3.4倍。


分析上述数据,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历史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并就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019-08-2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8月北京市海淀重点中学 高二(历史)开学考
7 . 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解释正确是:
A.推翻帝国主义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推翻帝国主义扶植下满清政府
D.国民共享土地
2019-08-2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8月北京市海淀重点中学 高二(历史)开学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文艺思潮盛行于欧洲各国。它更多地关注人的激情和个性,以求实现人性的真正解放和自由,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反思和修正。下列属于该文艺思潮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战争与和平》
2019-08-1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重点中学2019年3月高二年级文科月考历史试卷
9 .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创作特征是展现人性的美,抒发作者的情感。下列符合此观点的作品是
A.
B.
C.
D.
2019-08-1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重点中学2019年3月高二年级文科月考历史试卷
10 . 文学——文化——文明

材料一   中世纪的文学以教会文学为主体。文学的作者以基督教的教士居多。教会倡导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几乎全部来源于《圣经》,严格讲,是对《圣经》有关内容的演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性。

唐代推行科举制,使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得到表现才华的机会,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唐代思想开放,文化交流频繁,许多知识分子见识广博,而又有良好的各方面的艺术修养。唐代诗歌流派纷呈,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新乐府派等,各派中都有传颂千古的名篇。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1)阅读材料一,比较西欧中世纪文学和中国唐代文学的不同点。

材料二   国际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运用情况简表

1839年
林则徐组织人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国际法》,其内容后来又被魏源用到《海国图志》一书中
1864年
受清政府委托,传教士丁韪良组织翻译了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从此开始了有组织地引进与翻译西方法律著作的进程
1912年《临时约法》颁布后,在国际上要求与他国地位平等、享有主权,在国内要求各民族和睦相处,享受同等权利的观念基本形成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第一次拒绝在损害国家主权的国际条约上签字


(2)国际法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材料二,分析国际法在中国传播和运用的意义。

材料三   英国革命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却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英国17世纪制度文明创建的成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