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司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
B京张铁路通车标志着中国第一条铁路建成
C“南优2号”育种成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D《物种起源》发表标志着人类进入科学时代

A.A
B.B
C.C
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2019-06-08更新 | 11461次组卷 | 114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9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今本《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著作,曾一度被怀疑是曹魏时期所作伪书。1977年安徽双古堆汉墓中发掘出一批简历,其内容大多能在今本《家语》中见到,如“孔子之匡”“孔子将西游至宋”等。这批简牍的价值在于
①证明了孔子思想在西汉时期开始流传
②为判断今本《家语》真伪提供新证据
③丰富了研究《孔子家语》的相关资料
④内容与今本不完全相同,但可以互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董仲舒“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此后西汉形成了据《春秋》经文断狱的风气。《春秋》所体现的“原心(主观动机)定罪”“论心定罪”的原则被视为圣人之道,为断狱的最高准则。这说明
A.儒家的论述取代了法律条文
B.儒家思想与法律制度相结合
C.古代法律制度开始建立起来
D.心学理论成为司法基本原则
5 . 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他指出,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在这个时候,中华帝国初步奠定了它的“常态”。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常态”的是
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集体宰相制度
③儒家正统       ④官僚政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 . 《管子·治国》中写道:“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后面的文句最可能是
A.“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
B.“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C.“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D.“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汉陆贾说:“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取这一教训,西汉的做法是
A.奉行儒学,以德治民
B.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C.设中朝官,强化君权
D.封诸侯王,因俗而治
2018-06-22更新 | 428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9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地图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看世界的视角,也在利用过程中引发了人们的反思。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制图业发展大事记

时间重大事件
1884年国际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为零度经线。
1891年国际地理会议通过合作编制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的提案。
1910年莱特从飞机上拍摄了第一张照片,航空摄影测量制图改变了传统的地面测图技术。
20世纪50-70年代苏联和美国竞相发射卫星,人类开始从地球外空间进行全球性遥感制图。
20世纪5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图测绘,手工制图向自动制图转变,数字地图成为最现代化的地图品种,提供气象、导航等各类服务。

(1)概括促进1884年以来制图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9 . 18世纪的哲学已经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榜样和模式树立了自己的理想。为解决哲学的方法这一关键问题,人们求助于牛顿的“哲学思维的准则”。材料反映出牛顿(  )
A.取得的成就覆盖了多个领域B.科学精神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C.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D.否定了中世纪自然科学成果
10 . 某同学对中国近代一人物总结了三个要点,即“宣扬自由民主”“翻译外国书籍”“赞成改良道路”。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A.魏源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