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3 道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27年3月,毛泽东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富农的态度是消极的,中农的态度是“游移”的,贫农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是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断言“农民成就了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这一报告
A.奠定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B.分析了社会各阶级的政治态度
C.为选择新的革命道路提供了支撑D.明确了农民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2 . 有研究认为,在汉武帝身边的亲信重臣中,固然儒者较多,但并非醇儒,而是兼通其他学派者,即所谓“习于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者,这样的官吏在政事上倾向法治,叫作“文法吏"。这反映出西汉
A.独尊儒术的措施被废止B.法治思想蕴含在官方学说之中
C.出现了儒道并进的局面D.官僚队伍的文化水平不断提升
2021-04-19更新 | 578次组卷 | 11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3-全国卷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
A.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C.扫除了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最大障碍D.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21-04-07更新 | 564次组卷 | 20卷引用:历史-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统编版)
4 . 18世纪,除了各种书籍外,面向大众的杂志在欧洲大量涌现,有数百种之多。有一些是著名学者创办的,如英国的《闲谈者》和《旁观者》、法国的《文学新闻》和《文坛报道》等。出版商还创办了为数众多的法语杂志,如《通用历史文库》《公平文库》《英国文库》等。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的兴起B.启蒙思想的传播
C.宗教改革的转型D.近代科学的普及
5 . 近代以来,李善兰等科学家积极投身于西方科技翻译工作。他们通过翻译学习或与西方人士合作,在掌握西方科技翻译技巧与精髓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中西汇通”,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中国的西方科技翻译
A.掀起了“西学崇拜”之风B.开启了“西学东渐”潮流
C.践行了“中体西用”理念D.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泛称士子,做了官就叫作士大夫。他们密切地关注社会进步,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实践。在中国古代社会,封建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要借助士大夫的思想智慧与管理才能,将自己的权威意志贯彻到各个场所、各个环节,这样,他们之间就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处于主导地位的则是封建帝王。面对现实,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选择,就是“入仕”,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思想主张推向社会,实现政治抱负。“入仕”除了“恩荫”,大体上有两个途径:一是绝大多数通过科举入仕;二是是入幕,即被主官延聘入官衙或者营辕。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社会上享有特殊地位,文化传统上有其特殊价值,承担着治国理政、传播道统的特殊使命。即使到了封建的末世,依然如此。

——摘编自祝勇《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材料二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一直在向西方学习,但是直到辛亥革命失败,中国也没有实现富强。梁启超在一战之后到欧洲国家旅游,目睹了受到战火洗劫的欧洲国家的残破景象,提出了用东方文化改造西方文化的文化建设方案。胡适、陈序经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应现代世界,要想发展,必须“全盘西化”。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开始关注俄国,关注指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可与宣传,也反映出了对西方新文化的赞扬与认同。他们对于西方文化的这种态度与胡适、陈序经等人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前者是从国家民族命运的角度考虑,怀抱远大理想,后者是从文化本身的前途考虑,所以选择的结果必然会有差异。

——摘编自郭朝辉《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分化及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特质,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相较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7 . 从14世纪中叶起,欧洲经历了一场危害惨烈的致命瘟疫黑死病。黑死病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连上帝都不能依靠了,只能依靠人自己了,所以开始重视人自己的价值。由此可见这场灾难
A.冲击教会的传统观念和权威B.人们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C.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D.催生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图为西汉时期中央太学博士弟子人数的变化情况统计图,出现如图中曲线走势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迎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B.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诸子思想
C.汉武帝采取积极有为的统治政策D.儒学开始成为各学派中的显学
9 .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守仁、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守仁、顾炎武
2021-01-23更新 | 127次组卷 | 49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分校(林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杨奎松在《鬼子来了》一书中说:“欧洲17、18世纪思想启蒙运动是与欧洲工业革命及其民族国家形成过程基本同步的……更是建立在被13世纪以来接连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科学革命大大改造过的社会、经济、科学和文化基础上的。”作者认为
A.宗教改革运动是启蒙运动的延续B.民族国家形成是启蒙运动的前提
C.文艺复兴运动是启蒙运动的基础D.工业革命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生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