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宗教改革家一再向世人宣示,世俗的工作是为上帝服务,商人和手工工匠应努力干自己的工作,强调过有计划的生活,反对得过且过,提倡勤俭节约。这种生活方式
A.促进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觉醒B.反映了宗教改革对教会势力的妥协
C.维护了现存统治秩序和世俗王权D.符合资产阶级进行资本积累的需要
2021-03-04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吴敬梓《儒林外史》中塑造的正面人物,以“文行出处”和“功名富贵”相对立。文是儒家的道艺,行指好的品行,出指出来做官,处指立身处世。由此可以看出吴敬梓
A.摆脱传统道德观念束缚B.体现出新的时代气息
C.以儒家理想为政治理想D.深刻地揭露现实社会
2021-03-03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B.以抒情写志为主流
C.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2020-11-06更新 | 213次组卷 | 54卷引用: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二下期学期初摸底测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学派按顺序应是
A.儒、墨、道、法
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2019-10-25更新 | 299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二下期学期初摸底测试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孙中山指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此处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主张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的科学社会主义
B.采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D.“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
2019-08-20更新 | 16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二下期学期初摸底测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道教曾被国外一些学者称誉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以下能够佐证外国学者这一观点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纸的发明
C.火药的发明D.指南针的发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神论者喜欢将上帝比喻成一个钟表匠,无需不断干涉被造物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创造的理性与自然法则自行运转。”这段材料反映出启蒙运动时期。
①基督教受到冲击
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已被发现
③理性受到人们的尊崇
④启蒙思想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反映了孔子认为应
A.重视思想教化使人向善
B.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C.推行仁爱缓和社会矛盾
D.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无论你们怎样处罚我,我决不改变自己的信仰”。
材料二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反面转化。再如讨论中的问答方法,即辩证法最初的涵义,通过反复问答,揭示对话者的自相矛盾之处来达到正确认识。他强调知识的作用,强调理性,要求人们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外界事物,发现真理。
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发现苏格拉底是如何认识美德与知识的关系的?
(3)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也非常重视知识和教育,他是谁?他在这方面有什么看法?
2016-11-27更新 | 7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二下期学期初摸底测试历史卷
10 . 阅读材料: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是第二次。”阅读下列第二次“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的相关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尽量附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来阐释天主教的教义。------他在广东时穿佛教僧衣,到北京后则穿儒服。
徐光启------认为天主教“必可以补儒易佛,”可以帮助人心世风的好转。他更欣赏的当然还是西方人对待客观事物的分析的思想方式和科学知识。------他的后半生大都倾注于介绍、实验和应用西法莱救助明朝的危机上面,其实际的意义却又超出于此.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分析,当时的欧洲处于怎样的历史发展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产生的主要成果。
材料二     为了迎合中国是世界中央的观念,利玛窦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目前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仍然保持中国在世界中央这种独特的样子,就是当年利玛窦发明的权宜之计,想不到沿用了几百年而不变,与其他国家的世界地图截然不同。————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樊树志先生认为,佛学传入中国对于中国文化影响之深远,已经人所共知;而“第二次”的影响可以与之相媲美,或许更胜一筹。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第二次“外国知识线”与中国接触的主要内容、方式。
(3)你如何理解第二次中外“知识线”接触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的“更胜一筹”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8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二下期学期初摸底测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