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 . 2018年是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论断提出
A.20周年
B.30周年
C.40周年
D.50周年
2018-10-1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温州市九校2019届高三10月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以上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民报》发刊词
B.《青年杂志》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革命军》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趣味有机结合,以酣畅、本色、绌野为主要审美特征”,能体现以上特征的文学作品是
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红楼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宋室南渡之后,由于社会变迁、国运式微,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比较突出,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
A.体现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B.表明文学创作深受理学影响
C.反映君主专制强化的社会现实
D.在李清照与柳永身上表现明显
5 . 董仲舒被历代称为“醇儒”。下列言论属于他的是
A.“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D.“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2018-10-12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温州市九校2019届高三10月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宗教改革的价值不仅限于自身,更在于它所预示的历史方向。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无一不受其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德的一个重要思考是如何把《圣经》直接交到民众手中,用德国民众的语言翻译《圣经》是他的答案。德文本出版后既实现了还宗教于民众的目标,还找到维系全体德意志民族的最佳工具。更重要的是,人们一旦拥有自己的《圣经》,一旦开始了对基督教中历史的成分和非本质之物的批判,这种批判就不会中止,直到对《圣经》,这个基督教的最后权威的批判。

材料二 巴洛克艺术风格表现一种对绚丽、激情、宏伟的热爱,在其观念中,含有加强形式和视觉效果的因素。它酷爱曲线和斜线,剧烈的扭转,展示一切可造成人们惊奇、赞叹的东西。它出现在天主教对宗教改革反攻最有力之时,最早出现在教廷所在地罗马的事实表明它与天主教的联系。自然,教会的订单要求艺术家表现对宗教虔诚、激情的颂扬。

1624年,教皇决定改建圣彼得大教堂,这给了他一个绝好的施展才华的机会,他果然不负众望。教堂前广场的布局和建造体现了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主祭坛上的巨型青铜华盖,它那不断向上扭曲的巨柱成为巴洛克艺术反复使用的题材。圣彼得大教堂的改建工程为巴洛克艺术风格提供了一个最佳展示的机会。

——以上材料摘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1)指出路德的代表作。根据材料一,概括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写出材料二中“他”的名字。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他”的创作为例,说明圣彼得大教堂如何体现巴洛克艺术风格。
7 . “后人总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进步。”牛顿发现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过程中,曾直接得益于
A.亚里士多德的力学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C.笛卡尔等人对碰撞运动的研究
D.开普勒等人有关天体力学方面的研究
2018-10-09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温州市九校2019届高三10月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一件文物的局部图,该文物1900年发现于敦煌,后来被英人斯坦因骗取,现藏于大英图书馆。仔细观察,图中圆圈处是指
A.686年B.868年C.1044年D.1450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
A.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B.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18-09-03更新 | 36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5届浙江温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康有为写道:“百事万世,皆祖竞争,以才智由竞争而后进,器艺由竞争而后精。”梁启超则称:“进化者,向一目的而上进直谓也。日迈月征,进进不已,必达于其极点。凡天地古今之事物,未有能逃进化之公例者也。”上述思想意在
A.批判封建纲常名教
B.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C.宣传资产阶级革命
D.激发国人救亡图存意识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