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1956年4月,改编后的《十五贯》进京演出,一个多月公演47场,观众达7万人次,轰动全国。4月1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观看演出,大为赞赏并作了三点指示:“第一,祝贺《十五贯》的改编和演出都非常成功;第二,要推广,凡适合演出的,都可以根据各剧种的特点演出……”19日,周恩来也观看了演出并鼓励说,“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组。”上述文字材料主要明了
①新中国“百花齐放”的艺术方针   ②艺术作品需坚持艺术性和人民性
③艺术作品需要不断的推陈出新   ④领导人的喜好影响艺术作品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史者垂于来今以作则者也。”材料主要强调了
A.史学应注重对过去的记述B.史学应重视“经世”功用
C.史学应遵循社会运行法则D.史学应突出史鉴的功能
2020-06-27更新 | 51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调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表达上述言论的人是
A.浙东学派的创立者B.“中体西用”的拥护者
C.“公车上书”的发动者D.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4 . 意大利是欧洲的重要国家,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留下了独特的身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世纪中叶,累死病在意大利蔓延,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不只瘟疫造成死亡,长久以来在宗教缚中麻木生活,活着也形同于死亡。在死神笼草的黑暗中,溥伽丘的短片小说集为人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

材料二:佛罗伦萨大教堂的新建筑是商业和手工业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以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而建造的,在当时是一直萦绕于市民心中的世纪工程。…布鲁内列斯奇理解同胞们的这种心思,更深知只有在古典建筑艺术上推陈出新,才能建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建筑。为了设计穹顶,他到罗马逗留几年,潜心钻研。回到佛罗伦萨后,布鲁内列斯寺提出了一个完美的设计方案,使穹顶的远造既有大胆创新的科学根据又有和谐共生的艺术之美。……1420年,动工修建,布鲁内列斯奇亲自领导了整个施工过程。布鲁内列斯奇逝世以后他的墓被恭敬地建在主教堂的地下室里。

——据《西欧文明》《西方建筑史》等整理

材料三:1943年7月9日晚,随着一个军事行动开始实施,墨索里尼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也随之走向破产。…战后,“罗马梦魇”逐渐消退。1951-1962年,国家工业化以意大利历史任何一个阶段均无法与之比拟的速度发展,其增长率名列欧洲前列。到1962年,意大利人均生产增长率为5.6%,仅低于德国,超过任何西欧国家,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奇迹”。

——摘编自瓦菜里臭卡斯特罗诺沃《意大利经济史:从统一到今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创作的短篇小说集的名称。结合所学,说明薄伽丘的作品是如何“为人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修建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目的。结合所学,简述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的设计是如何体现“既有大胆创新的科学根据又有和谐共生的艺术之美”的。
(3)根据材料三写出该军事行动的名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后意大利创造经济“发展的奇迹”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赵孟頫《华秋色图》

材料二



张之洞孙女婚礼(1933年摄于北平)
(1)中国画是一门综合艺术。观察材料一,判断绘画作品的朝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类画作的特征。
(2)照片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请仔细观察材料二的照片,提取并列出照片所提供的信息据此简要概括这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特征。
2020-06-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英国史学家布斯鲍姆提到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开启了“漫长的19世纪”,在历史编纂中,可以用下列作品反映该历史时期的有

① ② ③ ④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
7 . 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延续、断裂、变迁是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40年到1840年,在这两百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告……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孙中山曾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孙中山民生主义实为具有特定内涵和范围、理论和取向的社会主义。民生主义以公平正义为思想核心,强烈反对资本家和地主的剥削压迫,坚决维护工农民众权益,提出用“共享”原则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并勾勒出理想的社会主义图景。反对照外国模式,可以说是中国模式的先声。

——据宋德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再认识》等整理

材料三:观照现实,回溯历史,对于新中国现代化进程,存在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①:历史是不可割裂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受益于历史的遗产。近代中国政治的逐渐转型给他的现代化进程以推动力…从条约口岸传播来的新潮流,导致妇女解放、家庭权威松弛以及城市生活的改观,将会在新的环境下增强社会把人口吸引到现代部门的能力。

观点②:中国新时期的现代化进程是共产党人改革调整、重新出发的结果。1978年后,共产党坚定了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并且与全球联系起来。

——据吉尔伯特罗兹受《中国的现代化》、麦克法夸尔《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百年”的中西本质差异(照抄材料不给分),简析造成中国“景物依旧”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实为社会主义”的理由。指出孙中山认为实现民生主义最切实的举措是什么,概述他因此所做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三,请你在两种观点中选择其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所选观点的合理之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20年的《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刊登了陈独秀撰写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文中写道: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每月工资约8元,在上海的生活程度,不至冻饿而死罢了,工人剩余工值都被资本家一股东用红利的名义抢夺去了,工人照例得不到分毫他提出“赶快实行八时制,为穷苦的工人谋点教育”。要“由个人的工业主义进步到社会的工业主义”,提倡工人入股私有企业的制度。下列选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该文宣传了马克思的利余价值学说;②“社会的工业主义”指工业产权的社会公有
③陈独秀没有完全排斥私有经济:④反映人们普遍要求建立“劳工社会”的呼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在应对汉武帝的策问“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时,董仲舒对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致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孳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这反映出董仲舒在对策时示意
①限制君权②三纲五常③天人感应④格物致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一科学理论认为:“光速是物质运动的极限速度。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变量,它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时间和空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此理论
A.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B.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C.将量子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D.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