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2016-11-27更新 | 183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王夫之提出:“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实行君主专制
C.建立君主立宪制
D.天下为公
2019-06-14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朱舜水是浙江余姚“四先贤”之一,他曾说:“为学之道,在于近里著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乎纯弄虚脾,捕风捉影。”这一观点与下列哪种主张最为接近
A.春秋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B.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
C.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雕虫篆刻,又何益哉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则无伦物矣
2019-05-15更新 | 584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历史试题
4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A.“存天理,灭人欲”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为主,君为客”
2023-06-15更新 | 126次组卷 | 3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末清初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意在强调(  )
A.郡县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B.郡县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C.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D.郡县制是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这一内容
A.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B.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C.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D.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李贽——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B.黄宗羲——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并非神圣不可侵犯
C.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
D.王夫之——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贵焉耳矣”
2022-03-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时期的一位思想家曾提出“能必副所",也就是说,客观存在的事物引起人的认识活动,而人的认识必须与客观世界相符.这位思想家也主张
A.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B.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贵焉耳矣D.动而趋行者动,动而赴止者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朝中期起,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浙江余姚人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下列属于王守仁主张的是
A.“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C.“夫童心者,最初一念之本心也”D.“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反对修筑铁路,“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对这段言论评价最确切的是
A.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
B.客观分析中西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
C.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
D.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在华垄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