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借助政治权威强化伦理秩序B.依赖人性建立家国社会秩序C.形成了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D.主张推己诸人实现社会和谐
2 . 下表反映了部分思想家的主张。据此可知,这些思想家
人物(或活动)主张
魏源《海国图志》“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贸易之道广矣哉,通有无,权缓急,征贵贱,便远近,其利至于无穷”
康有为《请厉工艺奖创新折》“方今万国交通,政俗学艺,日月互校,优胜劣败,淘汰随之”
孙中山1912年的一篇演说词“今欲急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利用外资,利用外人”
A.主张学习西方制度实现自强B.宣传开放思想以求改革
C.认清了当时腐败落伍的现实D.鼓励自由贸易以求富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王夫之指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由此可判断(       )
A.这是王夫之抨击“孤秦”的主要依据
B.王夫之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
C.王夫之认为秦灭六国并彻底废除了分封制
D.这是王夫之对两千年文化遗产的批判
2018-07-05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十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程颐说:“圣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刑罚立则教化行矣,教化行而刑措矣。虽日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在此,程颐主张
A.德刑兼顾,二者不可偏废B.严刑酷法,规范民众习俗
C.教化百姓,有利国富民强D.崇尚道德,依法治理国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郭嵩焘(1818年-1891年)认为,中国贫弱的真正原因是“纪纲废弛”。“吏治不修”。“故夫政教之及人本也。防务末也。而边防一事,又有其本末存焉……如练兵、制器造船,理财,数者皆末也;至言其本,则用人而已矣。”郭嵩焘旨在
A.分析洋务运动的不足B.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C.达成富国强兵的目的D.选拔优秀的治国人才
6 . 郭嵩焘认为,中国贫弱的真正原因是“纪纲废弛”。“吏治不修”。“故夫政教之及人本也。防务末也。而边防一事,又有其本末存焉……如练兵、制器造船,理财,数者皆末也;至言其本,则用人而已矣。”据此可知郭嵩焘的主张是
A.“重农抑商“的农本观B.“本末并举”的富强观
C.“中体西用“的洋务观D.“天朝上国”的中心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顾炎武提出的“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矣!”顾炎 武当时提出这些主张旨在
A.削弱了清初的君主专制统治B.促进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
C.影响西方国家的启蒙和革命D.鼓舞志士仁人为国家民族奋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这一阶段思想的特殊风貌及其大趋向和心性之学垄断的时代比起来,真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最难得的是,他们的言语之间往往充盈着人道的热情,形成一股感人的张力。”下列属于“他们的言语”的是
A.“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C.“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9 . 夏曾佑曾指出:“盖汉儒之与方士,不可分矣……儒家尊君,君者王者之所喜也;方士长生,生者亦王者之所喜也。二者既同为王者之所喜……各盗敌之长技,二家之糅和成焉。”由此可知,两汉时期方士神学家群体地位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学说实现了宗教化B.汉朝强化神权政治
C.道教建立影响逐渐增强D.与汉代儒学相适应
10 . 有思想家揭露道学家是伪君子,是“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穿窬指偷摸盗窃的行为)”。该思想家提出的理想社会是
A.“因其政不易其俗,顺其性不拂其能。”
B.“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虚涵气,气充虚,无有所谓‘无’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