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       
A.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
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
C.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
D.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评述一位思想家:“他把统治权看作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力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这位思想家是(   )。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工业革命后,人们的生活空间由乡村向城市转移,在金钱至上等社会观念影响下出现了城市冷漠化问题。下列能够反映这一问题的文艺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等待戈多》D.《格尼尔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一位宗教领袖论教堂:“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 就是上帝的所在、他的家。即便是金碧辉煌的教堂,祂(上帝的代称)如不在那里说话,就说明祂不住那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要简化宗教仪式B.信仰即可得救
C.否定教会的权力D.上帝无处不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D.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