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A.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C.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2019-05-07更新 | 457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检测: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019-01-30更新 | 5818次组卷 | 84卷引用: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四检测
4 . 美国学者列文森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后得出一个结论,皇朝体制有着一个“自相矛盾”的运行规律: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作者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
A.儒学思想以法家为依托B.儒家与法家的冲突激烈
C.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D.德治与法治交替运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到1958年8月底,河南遂平县10个基层公社创办了各种“大学”570多所,学员达到10万多人,基本上做到了每个社员都上大学;河南登封县在两天之内建起了44所“大学”;某师范大学一个文学班26人苦战四昼夜,读了290部中外名著。教育领域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出“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B.在当时的整体形势下,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的冒进倾向
C.“双百方针”促使文化教育领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D.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
6 . 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的改革措施,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体现了董仲舒
A.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
B.主张民众平等接受学校教育
C.认为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
D.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
2018-09-11更新 | 339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检测: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这显露出
A.“尚同”的治世理想
B.专制统治的特征
C.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
D.百家融合的趋势
8 . 董仲舒在君主南面之术上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由材料可推出董仲舒的新儒学
A.把天道观念和人文主义结合
B.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
C.主张君主把修身与治国相结合
D.是道教与儒学相融合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连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A.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C.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
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
2017-09-26更新 | 1487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检测: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
10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       
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
2017-07-13更新 | 61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检测: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