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上帝创世的奇迹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宗教内部也由此分化为保守的基要派和开明的现代派。”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
B.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
C.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D.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先秦时期,某学派提出“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该思想属于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3 . 战国“百家争鸣”、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洪秀全“毁孔庙,焚烧儒家经典”,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
B.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空间
D.文化氛围由活跃转为沉闷
2017-10-1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上期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 、二单元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为人负有“仁民爱物”、善待自然的伦理义务。这些观念
A.专注于保护生态环境
B.属于农耕经济的产物
C.受到天人感应说影响
D.强化了神权政治体制
5 .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1574~1646年)在《广笑府叙》中说:“又笑那孔夫子这老头,你絮絮叨叨说什么道学文章,也平白的把好些活人都弄死了……”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道德观念正统地位动摇
B.社会对个性解放的憧憬
C.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排斥
D.思想解放潮流已经兴起
6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中指出:“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这一思想是
A.阴阳五行家学术
B.“天人合一”理论
C.儒学顺应自然规律的哲学
D.“天人感应”观
7 . 《孙子兵法》强调,对于战争“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又说“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这说明
A.先秦兵家反对不义战争
B.先秦军事理论趋于成熟
C.春秋时期兼并战争频繁
D.先秦兵家具有慎战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
A.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结合
B.修正智者学派的个人主义
C.宣扬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
D.批判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10 . 14世纪末,“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以及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争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在佛罗伦萨街头旳骑上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
A.市民阶层开始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B.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了社会动荡
C.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传统价值观念D.社会各阶级成分的构成发生显著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