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工人工作期间学习场景图。该图说明当时的教育
A.以培养劳动实践经验为主B.受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
C.违背教育独立发展的本质D.注重社会主义觉悟的提高
2020-05-25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二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能力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清朝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是(          
A.原始岩画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D.民间绘画
2019-12-04更新 | 271次组卷 | 74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AB卷-人教必修3-第三单元(A卷基础篇)
3 . 中西方的艺术文明,有着巨大差异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对下列两幅东西方作品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潇湘八景图》(部分)宋迪(北宋)

《日出印象》莫奈
A.表现万物“瞬间”的微妙色彩变化
B.文化交流促使绘画风格交融
C.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作品主题趋同
D.注重对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
2019-07-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单元检测试卷: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4 .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该画卷最有可能临摹了(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刘子翚的《昭君出塞图》
D.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
2019-11-01更新 | 320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复习卷: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5 . 一名高一的学生在学习某知识点时,自主设计了如图表格。这一知识点属于

A.科学革命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以下两幅图在构图上的区别反映了(  )
A.文人画追求写实的艺术风格B.艺术创作呈现世俗化的倾向
C.政治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D.商品经济推动了绘画的创新
7 . 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见下图)。下列对“三希帖”书体特征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B.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D.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
2019-06-14更新 | 261次组卷 | 3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第七单元学测试题
8 . 武则天称帝前后,按照“上有依于古体,下有改于新文”的设想,亲自创造了十八个新文字(如下图所示),史称“武周新字”。“武周新字”的创造


A.推动了唐代文学艺术发展进入新阶段
B.为后代唐朝文物考证提供了历史信息
C.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字走向成熟
D.顺应了古汉字演变发展的趋势
2019-09-03更新 | 925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双基训练金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文人画是中国画的重要形式,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的思想。下列各项最契合文人画特色的是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牧马图》
C.《清明上河图》(局部)
D.《墨梅图》
2019-06-1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必修三综合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的包拯、明代的况钟都是著名的清官能吏,在民间素有“包青天”“况青天”之称。明代冯梦龙的作品“三言”中有描写善断案的包拯话本《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况钟话本《况太守断死孩儿》。这表明明代
A.历史典籍编纂日趋世俗化
B.话本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
C.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D.文学作品承载社会教化功能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