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2021-06-13更新 | 10358次组卷 | 89卷引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2届高三保温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2021-06-13更新 | 16659次组卷 | 130卷引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2届高三保温卷历史试题
3 .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2021-06-09更新 | 10532次组卷 | 105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毛泽东在某部著作中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最后胜利。该著作为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新民主主义论》
C.《论持久战》D.《论人民民主专政》
2021-06-06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精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看法有很大不同,伏尔泰根据元杂剧改编的《中国孤儿》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宗教宽容、君主贤明的理想国度,而孟德斯鸠则从方方面面抨击中国的弊端。二者研究中国的共同目的是
A.为建立民主共和制营造舆论B.为各自的思想寻找依据和佐证
C.达成对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D.探寻推翻法国君主统治的对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努力,在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成就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②③①④
2021-06-05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精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朝鲜使者许磐在明万历年间出访中国,当时明朝正准备将王阳明入祀孔庙,许磐询问此事,明朝生员回应他“本朝阳明老先生,学宗孔孟,非邪说害道者比,且文章功业,具有可观,为近世所宗”o他对此倍感失望,在自己的见闻录《朝天记》中写道:“今亡之天下,不复知有朱子矣。邪说横流,禽兽逼人……国家将至于沦亡。”这说明
①王阳明理论水平低于朱熹   ②传统的幕藩体制已经瓦解
③程朱理学在明末受到挑战   ④朝鲜学术受中原王朝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06-05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精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列诗句中,创作于下图所示水利工程竣工的历史时期的是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穿来自秦汉,流出注湘漓
D.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记载,“(汉武帝)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儒家的政治影响力增强B.儒学融汇百家思想成为正统
C.法家开始退出历史舞台D.百家争鸣开始进入总结阶段
10 . 武帝即位之初,上有祖宗之法羁绊,内有窦太后专权、功臣勋贵恃骄,外有诸侯割据、边患迭起,王国专擅,不从号令,任意杀害中央派驻官员。为此汉武帝率先(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推行以“推恩令”为开端的政治改革
C.削弱三公九卿的决策权力
D.以解决边患为抓手,树立皇帝权威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