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2020-12-11更新 | 439次组卷 | 105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7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同步训练)
2 .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周恩来的谈话
A.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019-04-18更新 | 245次组卷 | 4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7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同步训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2000年,我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交易,袁隆平富了。有人表态:“袁老就是买飞机,我们也不眼红。”民众所以有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A.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
B.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C.对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D.从事慈善事业,是世界人民的福星
4 .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 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② 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 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       
④ 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百花齐放”主要针对:
A.政治领域
B.学术领域
C.艺术领域
D.经济领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A.“东方红一号”卫星
B.“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D.“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2018-01-14更新 | 100次组卷 | 17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七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同步训练)
7 . 1956年关于中国的军事发展方向在中国高层中是有分歧的,不少人主张发展常规武器,所谓“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而张爱萍将军有一句名言:“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高层军事发展路线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B.经过之后十年奋斗中国即将拥有第一根“打狗棍”
C.当时中国因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核武器阻力重重
D.事实证明张爱萍将军的“打狗棍”战略已被否决
8 . 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
A.改革开放经济发展
B.符合中国国情实际
C.确立科技攻坚重点
D.苏联模式影响较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发展,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①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②中共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④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A.①③④②B.②③①④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
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
B.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
C.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
D.确立了革命史观的指导地位
2016-11-27更新 | 610次组卷 | 17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7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同步训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