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2016-11-27更新 | 183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墨子,尚贤下》指出:“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基于此,墨家思想主张
A.“兼相爱,交相利”以构建安定社会B.倡导“非攻”,身体力行反对侵略战争
C.反对贵族庸才治理国家,主张“尚贤”D.秉承“节俭节用”原则,过朴实生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
A.强调伦理道德B.重视知行合一
C.宣扬格物致知D.说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021-12-11更新 | 194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学技术,奖励科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人说:“王阳明揭思想解放之序幕,高举破除偶像反对权威的旗帜。”下列言论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C.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D.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6 . 明末学者朱舜水说:“为学之道,在于近里著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乎纯弄虚脾,捕风捉影。”下列主张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
A.春秋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B.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雕虫篆刻,又何益哉
C.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则无伦物矣
2020-07-2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朝思想家戴震说“古之言理也,就(顺遂)人之情欲而求之,使之无疵之为理:宋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而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为理,悲哉!逆之矣!”对戴震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程朱理学全面继承了古代理的思想
B.批判将天理和人欲相对立的说教
C.反对心学,主张回归宋代理学
D.主张彻底摈弃人的情欲才能达到理的真正境界
8 . 下表反映了部分思想家的主张。据此可知,这些思想家
人物(或活动)主张
魏源《海国图志》“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贸易之道广矣哉,通有无,权缓急,征贵贱,便远近,其利至于无穷”
康有为《请厉工艺奖创新折》“方今万国交通,政俗学艺,日月互校,优胜劣败,淘汰随之”
孙中山1912年的一篇演说词“今欲急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利用外资,利用外人”
A.主张学习西方制度实现自强B.宣传开放思想以求改革
C.认清了当时腐败落伍的现实D.鼓励自由贸易以求富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朱舜水是浙江余姚“四先贤”之一,他曾说:“为学之道,在于近里著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乎纯弄虚脾,捕风捉影。”这一观点与下列哪种主张最为接近
A.春秋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B.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
C.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雕虫篆刻,又何益哉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则无伦物矣
2019-05-15更新 | 584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此文最有可能出自
A.《日知录》
B.《天下郡国利病书》
C.《明夷待访录》
D.《船山遗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