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4 道试题
1 . 孙中山的民生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5年,同盟会宣言中提出四项“治国之大本,布告天下”:1、驱除鞑虏,2、恢复中华,3、建立民国,4、平均地权。……《民报·发刊词》将这四项归纳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特别提出民生主义的本意是为防止已发达国家发生的“国强民困”、两极分化的问题。孙中山设想采取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方针。……多数史家认为孙中山的核定地价的思想是受到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的影响。亨利·乔治主张以征收土地的单一税制,来实现反对垄断,达到全民共享社会财富的目的。

材料二   1924年,在孙中山所拟定的《建国大纲》中将民生主义放在民权、民族的前面,其排列顺序是:“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其次为民权;其三为民族”。……在土地问题上,规定:“每县必须先规定全县私有土地之价,其法由地主自报之,地方政府则照价征税,并可随时照价收买。自此次报价以后,若土地因政治之改良,社会之进步而增价者,则其利益当为全县人民所共享,而原主不得而私之”。……在同年的民生主义讲演中,孙中山又将自己的民生主义称其为是社会主义、大同主义。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金科《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主要目的及其思想来源。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在解决土地问题上采取的方法。如何理解孙中山将“民生主义称其为是社会主义”?
(3)据材料一、二,比较民生主义在孙中山心中位置的变化。就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情结,谈谈你的看法。
2 . 【儒家思想的演变】

材料一   汉朝建立后,先秦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皆有儒生弟子传承。汉武帝时期,“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政府设立五经博士,博士虽不参加实际政务,但常得预闻政务会议,因此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此外,为博士设立弟子员。自此渐有文学入仕之正途。

——据《汉书·儒林传》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隋文帝从巩固中央集权出发,推行以儒学为本、三教并用的政策,“超擢奇隽,厚赏诸儒,京邑达乎四方,皆启黉校”。“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得以复苏。

——据《隋书.儒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与隋确立儒学正统地位的历史背景之异同。
3 . 民族意识的觉醒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道路上不可缺失的重要的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了十九世纪,与我抗衡的是几个以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强国。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我们仍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和民族的危险,因此不图改革,枉费了二十年的光阴。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和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才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因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既是肯定人的基本权利,也是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

材料三 不言而喻,1919年的伟大思想浪潮是由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北京大学已成为现代化的高等学府,蔡元培在北大任职时,欢迎来自全世界的各种思想,这种进步风气很快推动了语言改革运动。与此同时,由于日本的侵略,爱国民众日益关心国家的命运。军阀们为了私利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1919年山东问题的纠纷,使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达到新高峰。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重大打击”及“自强运动”历史事件分别指什么?作者认为中国遭受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梁启超的思想有什么进步之处?这种进步因哪一战争的失败而引发?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实现国民拥有政治权利的途径。
(3)材料三中“伟大思想浪潮”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归纳其成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的作用。
4 . 人文精神关注人的尘世生活,重视人的精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

——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种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思想自由方面的进步性。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人文精神的基本发展历程。
2021-01-15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港高级中学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近代以来随着世界联系的加强,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和交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思想中最具价值的内容是关于大同的理论构想,它是以传统大同思想为底本,糅合了西方人道主义、社会主义及民主政治思想的一个创造。与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不同,孙中山的“大同主义”是现在型的行动纲领。孙中山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这是他自己的理论发明,又集中了他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一揽子方案。它的特点是选择和吸收西方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的有用成分,同时又承继了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

——摘编自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中西会通”和“中西融合”的呼声不绝于耳。191711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从此,中国思想文化的格局又一次发生了巨大改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时期的新文化人物,包括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主张中西学的会通与融合。随着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崛起,近代中外文化经百年的互动与融合,最终促成中华古老文化的新生。

——摘编自张允熠《近代中西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康有为倡导的与其“大同思想”有关的政治实践,并概述孙中山“大同主义”的主要内容。
(2)结合上述材料与20世纪上半期中国思想领域的相关史实,就“近代中西文化融合”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提炼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220字左右)
2021-09-0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6 . 儒家思想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性而已(如果只有本性),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荀子》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材料三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儒学传承与创新的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程朱理学为例加以说明。
7 . 追求人的解放是近代欧洲的历次思想解放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

——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篧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至于那些政治家和征服者,不过是些大名鼎鼎的坏蛋罢了。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的国家: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倘使想做坏事,那双手就被缚了。

——摘编自伏尔泰《哲学通信》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认为牛顿“才真正是伟大人物”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作者的政治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欧洲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
2021-09-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8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提出过不同的救国方案。阅读材料:

材料一   十九世纪末期,为了使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道路,近代社会的仁人志士从器物、制度、文化诸领域来寻找出路,提出了许多方案,企图使中华民族摆脱危机,走向复兴。严复在此时把西方的"进化论","自由观"引入了国门,并与中国的"民本"观念融合起来,以之指导中国人民的实践活动,提出了以"民智"为中心的改革方略,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启蒙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编自张静安《略论严复的开民智思想》

材料二   1895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

——摘编自《严复集》

材料三   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乙。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据《侯官严先生年谱》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开民智”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严复的“开民智”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和孙中山关于中国出路问题的不同观点。
2021-04-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白蒲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选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卢梭认为专制制度带给人民的是一种灾难。他指出“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摘编自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方封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教权是精神权力。还有,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比较分析“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原因,并结合16至17世纪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对其进一步说明。
2021-12-04更新 | 235次组卷 | 30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材料二: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与新文化运动不同,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总之,文艺复兴是基于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新文化运动借助的不是本土文明的资源,而是外来文明的资源。

——刘军宁《没有复活,就没有兴盛--从文艺复兴看新文化运动》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此次运动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2)材料二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的演进,请各举一事例说明。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比较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上有何差异?概括“外来文明资源”主要有哪些内容?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