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4 道试题
1 . 数据库的应用,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宣传维新思想,起到了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

历史事件提及次数
新文化运动44
五四运动45
辛亥革命47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平大会议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133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287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448

——《近代思想史研究》

材料三


——《观念史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维新思想起到的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与改革此消彼长的国内因素。
(4)基于以上分析,说说数据库的应用在史学研究方面具备的优势。
2021-02-0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通州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 . “单数的启蒙运动”研究越来越受到挑战,“复数的启蒙运动”研究逐步成为共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主义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人参政的基本权利;政府应主导实施国民教育,培养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以及热爱民族国家、民主政治的合格公民……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和治理,而且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

材料二   长期以来,西方谈及启蒙运动基本上言必称法兰西,乃至在20世纪60年代彼得·盖伊还宣称:“尽管18世纪有诸多哲人,但仅有一种启蒙运动”。“复数的启蒙运动”是波科克明确提出的概念术语。在波科克看来:“启蒙运动是在许多形式中发生的,单一的定义和历史只是它的一个部分,而且我们最好考虑到启蒙运动有一个家族。”一般认为,18世纪的启蒙运动虽以法国启蒙运动最具影响,但苏格兰启蒙运动、美国启蒙运动和德国启蒙运动亦各具特色。苏格兰启蒙运动生发于宗教改革与“光荣革命”之后,被视为一场“后革命”时代社会转型的思想启蒙;而德国启蒙运动被认为具有强烈的“去法国化”倾向,其核心被认为是对德意志民族意识进行启蒙。这样研究有助于克服对启蒙运动同质化、简单化理解的思想倾向,深刻把握启蒙运动的差异性、民族性,树立“复数的启蒙运动”的理念。长期以来,对于启蒙运动历史贡献的认知也是相当偏狭的,思想启蒙总是与政治的解放、政治革命联系在一起,启蒙运动不同程度上沦为政治解放的奴婢,而忽视了启蒙思想对“生活的政治”的引领。

——摘编自项松林李虹《18世纪启蒙运动比较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启蒙主义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格兰、德意志启蒙运动各自的民族特色。相比“单数的启蒙运动”研究,“复数的启蒙运动”研究视角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复数的启蒙运动”研究意义。
2021-02-0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人对这场死亡(指14世纪中期流行于欧洲的黑死病)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人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一方面它促使人们对于基督所讲的爱心,对于瘟疫的发生,对于自身既定的存在方式进行了思索,从而引起了人们对于信仰与自身所处地位的怀疑与不满,人们的思想感情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演变为对整个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与反抗……另一方面,人们从黑死病大死亡体验的高度,对生之价值作了重新的肯定。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之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力的百般珍惜。

——沈之兴、张幼香《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如果说启蒙哲人是一个家族的话,那么这是一个喧闹的家族。他们是战友,而且常常有深厚的私人友谊,但是,除了以推动共同的事业为最大乐事外,其次就是以批判战友为乐事了。他们彼此展开无休止的论战,有些完全是唇枪舌剑,毫不客气。

     ——(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上)》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欧洲人对这场死亡”的反思导致欧洲人的生活和社会观念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这一时期意大利文学领域对此有何反映?
(2)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国启蒙思想家中选取两位说明材料二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14-18世纪影响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
4 . 文学史是一部以重点作家、作品为基础,表述人类争取精神解放(即心灵自由)的人学艺术史,它既有艺术的鲜活性,又是人类精神解放的年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浪漫主义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西方文学。雨果的著名论点“浪漫主义的真正定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正是因其响亮地呼喊出冲破旧的人学,创立新人学的时代新声而显得光彩夺目。经过一阵浪漫主义的热潮之后,人们看到启蒙思想家所宣称的资本主义现实,却是一个充满尖锐冲突的社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便随之产生。作为思潮和流派,我们认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上下限应界定为,从19世纪30年代兴起,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但应明确,其中含有界限分明的前后两大文学思潮,即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和20世纪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比较起来,它们的人学内涵却有着根本区别,前者重在暴露社会上层的灵魂丑恶,揭示社会下层的苦难遭遇,后者“作为革命机器上的齿轮和螺丝钉”贝旨在表现下层群体的斗争和翻身,展示精神上获得的解放和自由。现代主义文学滥觞于20世纪之初(准确说是两个世纪之交)。现代主义文学以解剖自我和弘扬个性为己任,旨在表现意识之下的深层情感和探索心理的深层真实,反对现实主义的浅层真实和浪漫主义的放浪失实。

——摘编自杨昌龙《以人学为基点的回顾和展望—一对西方文学史的宏观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欧洲思想领域有何反应?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概述西方“人学”的发展特征。
5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战线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务院在1956年主持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十二年科技规划”),规划制定过程中形成了“以任务带学科”的规划科技模式。“十二年科技规划”由57项任务构成。为了制定和实施该规划,国家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等本国科技力量,同时借助了苏联的援助。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取得重大科技成就,提前完成“十二年科技规划”o这使我国补全了学科门类并拉近了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距离,对我国科技、国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久春、张柏春《规划科学技术:<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科研捷报频传,中国科学家为这些科研项目的命名富有意蕴。(如下表)


——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及实施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规划实施期间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2)据材料二,为表格中重大科技成果的命名来源进行分类;并归纳如此命名的意义。
2021-02-0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现保存于日本和歌山南方熊楠纪念馆的一本小册子,内容包括刊于卷首的、署名杞忧公子的《原君原臣序》-篇和节录自《明夷待访录》中《原君》《原臣》两篇。史学界对此书究竟为维新派还是革命派所印制,有一定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按:指《明夷待访录》)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光绪间我们一班朋友曾私印许多送人,作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此后,人们多认为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这本名著,仅对清末维新派产生了影响。

材料二   据《戊戌变法人物传稿》卷二《谭嗣同传》,正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那一年,康有为在京师设强学会,谭嗣同慕名往谒,适康有为不在,未遇,由强学会的记纂梁启超接见,这是他们两人第一次见面,时间在此年7月。而《原君原臣》书中杞忧公子所写的《序》,明言在此年立夏5月。其时谭嗣同尚未认识梁启超,当然不可能两人节钞《明夷待访录》印数万本散发。梁启超于是年具名于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即著名的“公车上书”。《书》中口口声声说“我皇上深仁厚泽”、“皇上英明天”等等,与他所说私印‘《明夷待访录》节录本“作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从政治观点来说,相距甚远。与《原君原臣序》立君“为民役”、设臣“佐君为民役”的观点,相距更远,所以杞忧公子决非维新派人士。

——以上材料均摘自方祖猷《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对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启蒙》


完成下列要求: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是如何否认该书为维新派所印制的?如果要证明该书为革命派所印,还司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证?(举一例即可)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研究主题的价值。
2021-02-0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汉代太学的设立和发展对古代中国教育和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希望汉武帝“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汉武帝后来接受了董仲舒的主张,其原因:一是“在高帝、惠帝、吕后、文帝期之约五十年间,汉初军功受益阶层完全支配着汉帝国之各级政权,为其间汉帝国政治之主导和支柱。随着时间之推移,汉初军功受益阶层开始衰退,其衰退,呈现一种自上而下的渐进方式。”二是他在位期间深刻体会到了儒学的实用价值,无论在治国理论、礼义制订,还是法律修改等方面,儒学都为汉王朝的举措披上了光彩的外衣。

——摘编自姜维公《汉代学制研究》

材料二   昭帝时举贤良文学,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人。宣帝末增倍之。元帝好儒,能通一经者皆复。数年,以用度不足,更为设员千人……成帝末,或言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学弟子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岁余,复如故。     

   一一《汉书·儒林传》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太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1-02-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为进一步围堵社会主义国家、争夺第三世界国家,美国致力于向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推行“绿色革命”,输出杂交种子、化肥、生物技术,以提高玉米、小麦、大米等作物的产量,这使得受援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粮食自足。但是,由于大量化肥、杀虫剂的使用,也产生了土壤肥力下降、地下水消耗过度及土地板结、盐碱化等问题,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成本,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程度,进而威胁到上述国家(地区)的粮食安全。

——摘编自于沛等主编《世界现代史》(下册)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倡科学种田,通过兴修水利,培育和推广良种等措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国致力于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科学研究工作,培育出一批成熟期不同的水稻良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水稻高产途径,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1964年,袁隆平率先开始水稻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他成功自主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至1989年,中国已向世界上20多个国家(地区)转让了这一技术。

——摘编自许嘉璐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向外推行“绿色革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印度等受援国(地区)与中国实现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并说明各自效果。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粮食增产道路的历史启示。
9 . 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这是民族之殇。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辛丑条约》签订于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因该年为辛丑年而得名。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据材料一判断“是役”是指哪场战争?概括此役战败对中国造成的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的内容,并指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相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何进步?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条约签订日被称为“九七国耻”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此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提出的革命理论。
10 . 中国古代理学的发展演变可以诠释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的阶级和民族斗争特别尖锐,一些儒家学者想从儒家经典中去寻找新的答案和新的思想武器,以挽救社会危机。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释、道两教获得了大发展,在意识形态上大有取代儒学之势,并对儒学产生了渗透。宋代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对书籍的传播和文化的普及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广大平民子弟加入到读书人的队伍中去。从北宋中期起,经义考试逐渐在科举中取得了重要地位。当时的经义考试,既可承袭旧说,又可自为立说,这对以理解经义内涵为主的新儒学的产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为什么说朱熹让中国回到了孔孟之道,他的《家礼》就是使儒学民间化的载体。《家礼》是朱熹之后中国人礼节有章可依的来源所在。朱熹大大简化了“礼”,并且重新整理了“礼”的环节,使“礼”得以下沉。这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祠堂”制度。朱熹规制了祠堂的建构,使祠堂进入了老百姓的生活之中。佛教有寺庙,道教有道观,朱熹使儒家也有了“圣地”,人们在祖先的注视下行使家族之事,巩固了宗族的凝聚力。

——王林、余浩男《央视纪录片<朱熹>聚焦“当下意义”》

材料三   朱熹的思想支配中国的思想界达六七百年之久,而影响朝鲜、日本思想界亦数百载。南宋后期庆历党禁解除之后,朱熹的地位即不断上升。宁宗嘉定二年赐谥文公。理宗宝庆三年追封信国公。淳祐元年从祀孔庙。由此可见,朱熹思想在当时的思想界已取得了实际的统治地位。元代因许衡等人的努力,科举考试皆自朱熹所定四书内出题,而诠释亦以《四书章句集注》为准。此后数百年的文官考试皆不出朱学的范围。

——张国刚、杨树森《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列举宋代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复兴儒学的具体举措,并概括其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朱熹理学在南宋以后的地位及具体表现,并概括其影响。
2021-01-2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