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人政权为了争取成为中华王朝而采用了中国政治制度,这个政治的因素,毫无疑问是五胡十六国时代胡人民族集团主动汉化的最重要的原因。……胡人民族集团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并统治中原地区,结果是让胡人社会自身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政治制度上的中华王朝化、文化制度上的儒学化,经济形式上的定居农业化和社会组织上的地缘化。五胡十六国时代之后,曾为中华帝国之强敌的匈奴以及氐、羯,再也没有作为一个民族集团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羌变成了一个小民族集团,鲜卑也在进入隋唐时期后逐渐消失。……历史上非汉民族集团的汉化,不仅证明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证明了中华文化自身原本没有“民族”属性,它的门户始终是向着所有人敞开的。

材料二: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民族主义思想家们提倡民族主义的目的,始终集中于建设“中华民族”这一点上。为了达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目的,首先提出了建设汉族单一民族国家的“小中华民族思想”。然而当意识到中华民国应该继承清王朝的疆土与属民时,他们的民族主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经过提倡“五族共和”的阶段,最后落实到建设“大中华民族”,即同化中国所有民族集团建设一个中华民族上。“大中华民族”是被作为实现国民统合的象征而提出的,目的是要建设“民族国家”,这就是所谓的“国族”,共内涵已经超载了“民族”的层次而具有“国民”的性质。

——以上均摘编自王轲《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胡十六国时代”的“胡人政权”“质变”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述孙中山“中华民族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国家的认识。
2022-06-12更新 | 26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船山(王夫之)生当明清鼎革之际,试图对引起当时社会变故、民族危机的内在因由予以学术文化史的全面考察和系统总结,以其为锻铸未来寻找新希望的种子。从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维系与发展的角度,认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宋代的承继者为张载,此即是中华正学的集中表现。侯外庐在《船山学案》中指出:“夫之先生的学术,比清初的诸大儒都要丰富多面……夫之先生的学术是清以前中国思想的重温与发展,他不但把六经别开生面地重新解说,而且从孟子以后的中国哲人多在他的理性主义批判之下翻案估定,所以他的思想涵盖了中国学术史的全部……”。

——摘编自王泽应《船山学的学术基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夫之思想产生的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认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021-12-25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2022届高三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3 . 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道路来解决,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将先进中国人展开的“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于是又开出了救治“头脑疾病”的良方。

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改革家、哲学家、诗人。从欧洲,他借来的不是机器,也不是制度……他施以技巧和灵活性,把借来的东西熬成了一处药方,对症下药,用来使这个病人——“大革命后的中国”复生。

材料三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经过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强国富民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进的中国人从“自我疗伤”到“救治‘头脑疾病’”体现的“救治行动”的特点,并归纳“温药慢治”与“猛药重治”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借来的东西”“药方”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过程中出现过哪些失误。“走向强国富民的道路”的含义是什么?
(4)中国革命和建设在实现了伟大转折后,终于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结合你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认识,谈谈你对新时期中国实现“两个100年”目标的建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皇帝内经》认为,外在气候反常,内在情志刺激,皆致病之源。气候反常谓之“六淫”,情志刺激谓之“七情”。这些因素同样要分阴阳,如风雨寒暑邪从外入,属阳;起居失节病由内生,属阴。抗病之力谓之“正气”,致病之因谓之“邪气”,等等。故疾病表现虽千变万化,其因不外正邪消长,阴阳平衡等数端而已。

——江晓原《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材料二意大利医生维萨留斯1543年出版了《人体的结构》一书。该书挑战了盖伦的医学。维萨留斯对解剖学的贡献为医学从传统形式到现代形式的转变做了准备…例如,英国医生威廉哈维于1628年在维萨留斯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现了血液循环规律,从而推翻了盖伦的血液理论。哈雏通过解剖发现,心脏的收缩驱动血液进行循环,否定了盖伦认为肝脏导致血液循环的错误观点。

——刘默《浅谈“中医是否是科学”的问题》

材料三   在西医以外科见长的西医优越论刺激之下,中医以内外兼治的论点攻击西医只知有形、不知气化,只知剖割、不知调理的“野蛮疗法”。而西医方面除了以内外皆有形的实验科学还击之外,还着力建构外科在整个西医体系中的至高地位。西医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中医以无应有形......

——赵婧《西医手术技艺和观念在近代中国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体的结构》一书诞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中西医争论的焦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1-2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通过长期和疾病作斗争,总结了丰富的经验。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元明清时期,瘟疫流行,温病学得到了长足发展。自近代以来,社会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使中医药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中医药界面临危机四伏的险境。

——摘编自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等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发展大事件

年份

事件

198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3

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

2015

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分离了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7

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法》

20032019

SARS时期、新冠肺炎突发时期再显中医药神威。

2019

国内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5809个,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朱建平《中国医药与改革开放40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医药在新中国焕发新生机的原因。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医药发展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由于“学在官府”的传统已被打破,文化知识不再为贵族阶层所垄断而流向民间,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兴的阶层。战国的士以掌握学术文化知识为主要身份标志,他们在社会上的活跃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辉煌、璀璨的时代。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战国时期的文化现象,并概括指出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征并分析其影响。
(3)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7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觉得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应用方面,科学都相对具有“官办”性质。...天文学家“只不过是皇帝的文职公仆而已。...文化更低、更下一层的技师和工匠也无疑同样具有这种官僚性质”。

----李约瑟《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自古以来,我国的农业就很发达,悠久的农业历史,使农学和农业技术知识得到了丰富的积累。专业....内容十分丰富。一些与手工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学科,像力学、物理学等都不像与农业关系密切的一些学科那样发达,也不成体系。

----袁运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及其特征》

材料二     改革开放开启了科学的春天。...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再创佳绩。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高端装备、重大工程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为稳增长保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当代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201918日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及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的主要原因及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科技发展的认识。
8 . 中国改革离不开思想解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不能变,一变就人心不安。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不能象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阔。
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这样就不会犯大错误。
发展是硬道理,不要丧失时机,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经济“过热”,确实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票子发得多了一些,重复建设比较严重。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
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非常严重,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
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在,敌人知道变不了,但是我们这些老人呜呼哀哉后,谁来保险?

——摘自王焕伟胡椿《从南巡讲话透视邓小平同志的忧患意识》

材料二   二十年来,我们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树起的这块界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通过一次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了一次又一次飞跃……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不仅启动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而且也使中国的改革走出“摸着石头过河”的感性认识阶段。

——摘自陶戌林《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次飞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邓小平同志为哪些事情担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忧患意识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如何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次飞跃的?请你谈谈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9 . 启蒙与人类共始终,是对于判断力和自我思维能力的关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思想史学者曾有如此比喻:“从前,有一对秀发白肤的孪生兄弟,一名文艺复兴,一名宗教改革,不堪鞭笞辱骂,起而反抗其恶毒、然而衰老的继母。”

——摘编自陆锋明《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之发韧》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法国最为声势浩大,高扬理性之光,驱逐社会黑暗是运动宗旨,试图确立理性的绝对权威的同时,并用理性的神话代替了之前的神话,但也暴露出了弊端,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就是启蒙运动理性发展的极端化表现。

——摘编自徐佳梅《康德启蒙哲学的尺度与限度》

材料三   需要启蒙的也不仅是过去与现在,它还与未来同在;需要启蒙的也不仅仅是一种从神学和封建文化中摆脱出来的启蒙,也是一种从自身造成的科学技术化统治中,从科学万能、理性至上中摆脱出来的新启蒙。启蒙的最根本意义便是不断确立起人的独立主体意识和自由理性思考,将人之存在和生活意义真正置于人的自身的自主思考、判断和创造之上。

——摘编自张能为《伽达默尔的“第三次启蒙”与当代启蒙意义之复杂性理解》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继母”是谁?学者为何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称为“孪生兄弟”?
(2)据材料二,归纳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列举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及其政治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的主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启蒙”的认识。
2022-02-1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10 . 近代欧洲的一个精神特征,就是人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历程终于作为“人”,而不是作为“上帝”的一部分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好像是一个酣睡的人在慢慢苏醒;宗教改革进一步表现在“上帝”问题的一种突破;'启蒙运动则是二者的逻辑延伸,是不可避免的“续篇”。这三大运动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使“人”一步一步地从“种”的速信中解放出来,不是一下子和“上帝”一刀两断,而是认识客观世界时,愈来愈不受宗教信条的约束,愈来愈把客观世界当作客观存在去认识,从而使人的认识脱离信仰而独立出来。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宣传的思想实质、精神内核及其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在“上帝”问题上突破的表现。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则是二者的逻辑延伸,是不可避免的‘续篇'”的理解。
2021-09-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