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动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诸子,环绕着当时的社会制度及其所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展开热烈的论战。对于尧舜的解说,是诸子争辩的中心论题之一,墨、孟两家,各用尧舜为自己的意识形态作辩护,而庄、荀及韩非诸子,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批判。

材料二:孔子“信而好古”(《论语·述而》),祖述尧舜,造成了一股托古的狂风,儒生认为远古的时代才是黄金时代,影响所及,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保守与闭锁的心态 …韩非主张不遵行古法,不墨守成规,应该根据当时的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鼓应《尧舜禹在先秦诸子中的意义与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与韩非子的观点(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022-11-2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船山(王夫之)生当明清鼎革之际,试图对引起当时社会变故、民族危机的内在因由予以学术文化史的全面考察和系统总结,以其为锻铸未来寻找新希望的种子。从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维系与发展的角度,认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宋代的承继者为张载,此即是中华正学的集中表现。侯外庐在《船山学案》中指出:“夫之先生的学术,比清初的诸大儒都要丰富多面……夫之先生的学术是清以前中国思想的重温与发展,他不但把六经别开生面地重新解说,而且从孟子以后的中国哲人多在他的理性主义批判之下翻案估定,所以他的思想涵盖了中国学术史的全部……”。

——摘编自王泽应《船山学的学术基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夫之思想产生的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认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021-12-2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2022届高三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可·波罗和他口述的《东方闻见录》,引起13世纪末的意大利人对遥远中国的好奇和兴趣上贡献良多。在意大利,关于中华帝国及其文化的详细知识是从16世纪就开始流传的。利玛窦和耶稣会士们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开创了新局面。1685~1750年,这段时间是中国形象在意大利和欧洲的黄金时期。伏尔泰等人发现了儒家学说和中国社会中极其积极的东西,把它当作他们开放社会的自由运动的模范。羡慕中国没有那些在欧洲影响了政治和民事生活的教堂,赞美有利于社会秩序的道德体系。1760年以后,法国的哲学家们和经济学家们,只剩下重农主义者还对中国感兴趣了。孟德斯鸠对理想化的中国形象进行批判,他在《论法的精神》中把对专制的批判和礼仪制度比作是一种国家独裁主义的宗教表达。

——摘编自史华罗《17至18世纪意大利人对中国的印象和想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说明马可·波罗《东方闻见录》的价值。简析“中华帝国及文化”在意大利开始流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7-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印象的变化加以解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中后期,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大举入侵、东罗马的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著作,纷纷速往两欧避难,部分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学校名叫“希学院”,专门讲授古希腊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资本主义萌芽滋生后,人们要求的精神境界变得一致,紧接着许多西欧的学者强烈要求恢复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犹如一阵春风,缓缓吹遍整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大旗就此随风飘扬。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联邦党人文集》被誉为美国宪法的“圣经”,对美国宪法的内涵作了深度的理论阐述。联邦党人在其中充分地论述了建立联邦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不难发现在美国的制宪过程中,《联邦党人文集》中引用最多的恐怕就是孟德斯鸠,正是在对孟德斯鸠的思想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对它进行着继承与发展。

——摘编自蒲慧等《读〈联邦党人文集〉有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孟德斯鸠理论“继承”和“发展”的表现。
2022-04-19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三校(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4月线上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春秋到战国,政治变动十分剧烈,经济有了大幅度发展,华夏认同观念产生,促使西周以来的社会秩序逐渐解体,迫使统治者对传统治国方式进行调整,兼并战争的日益激化,更加推动各国努力提高统治效率,变法运动逐渐成为战国的一股潮流。

——摘编自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材料二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派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他们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当《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

《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但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图才有希望。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在地方上推行的政治制度,并说明战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列强侵略加深,指出近代前期国内各阶层挽救民族危亡的方案,并分别指出这些方案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2-02-25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拿破仑之言行经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后,其形象被人们多维解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在位时,……兵于外,不顾民间之受害……卒致兵败国丧,力竭身亡……然其所创之立之……典章多有益于国计民生……迄今各国有师其法而忽焉兴盛者……后五十年间,欧洲之兴实为开辟以来所未有,……可谓欧洲自古以来罕有之英主。

——(英)马恳西《泰西新史揽要》

材料二   (路易十六)不修政事,国库耗于妃妾,乃议增饷,以补国用。民心不服,正与欧罗巴列国交战,有将军那波伦(拿破仑)者,佛(法)国英雄也。……百战百胜,威声大震……在诸国之上。

——魏源《海国图志》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简析这些活动对“欧洲之兴”发挥的作用。
(2)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作者塑造的拿破仑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魏源塑造拿破仑形象的主客观因素。
2020-06-05更新 | 16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7 . 朱熹作为儒学大师,影响深远,后人对其评价不一。阅读材料:

材料近年来,关于朱熹哲学思想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无疑是朱熹哲学思想中知名度最高、争议最大的。朱熹将宇宙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特别是人与万物的关系,统统纳入到“理一分殊”的理论之中予以解释。他说:“世间事,虽千头万绪,其实只一个道理,理一分殊之谓也。”由于此命题内蕴丰富,导致学者在解读时争论不休。对朱熹心性论的理解,争议较多的集中在这样几个问题上:心属于理还是属于气…历史人物的评价往都有着很深的时代烙印,对朱的评价亦不能外。自朱熹思想官方化后,其人也受到举世尊崇,俨然是一尊万民膜拜的真神。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于世界的现实,让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孔孟儒学及程朱理学被当作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加以批判。在这样的思潮之下,对朱熹个人出现了负面评价,但多集中在对其思想的批判上。近年来,通过史学界的不断努力,朱熹的人物形象愈来愈丰满,也愈来愈接近历史中真实的朱熹。如学者不再着意于后世给朱熹所冠之道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等名号,而是将朱熹置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重视朱熹作为士大夫之一员的基本身份,并以此作为基础,对朱熹展开讨论。

﹣﹣胡坤《一个真实的朱熹是什么样子﹣﹣朱熹研究之新进展及不同见解》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概括史学界对朱熹思想的分歧集中在哪些方面?
(2)“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都有着很深的时代烙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代人们对朱熹的评价,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2019-07-1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文字是人类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代的占卜结果会被记录在甲骨上以显示商王的权威。周王则将赐封官职等事铭铸于带有神秘威严气氛的青铜器上。无论甲骨文,还是金文,当被书写在带有神秘性和权威性的材料   上时,也就被赋予了某种类似的气质。而秦代向民众下达皇帝旨意的诏书石刻以小篆写成,可以说是中央集权国家和统一帝国的产物,这显然带有将刻写的内容永远流传后世的期待。这些文字也都被政治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垄断,正如黄帝创制表意文字的意图就在于避开俚语方言以控制人与神交往的媒介。

——摘编自【日】富谷至《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文化史》、苏颖《文字与王权——探索中国一元权力结构政治文明的一个视角》

材料二   1455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显著的。15世纪中期,欧洲会识字的男人还不到10%,到17世纪早期,已经有超过30%的男人和10%的女人能读写了。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高级教育的状况,僧侣因此被排除出重要的职位。此外,为解决印刷行业的利益冲突,1469年威尼斯通过立法,规范了印刷商在指定时间段里印刷和销售一本指定的书籍的权利,这成为知识产权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

——摘编自余军华、李贞芳《印刷术与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学视角的解读》

材料三   在人类媒介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分化。在书面语传播中,那些具有一定政治、经济能力且接受教育的群体才拥有“门票”。到了数字网络时代,网络BBS、博客、微博、微信,都表明传播权利进行了重新分配。民间话语成为整个社会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陈汝东《未来传媒发展趋势:一种媒介史的视角》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甲骨文、青铜器金文和石刻小篆三种文书形态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统治者采用这些文书形态的意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印刷传播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人类传播史的演进趋势及其推动因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先秦中国思想界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周易大传》为代表的“天人协调说”,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对于自然既应有所因任,又应有所改造,人既应遵循自然规律,又应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但只有国君圣人、大人才有这种裁成辅相的功能。汉、宋以降,《周易大传》的天人协调思想融入“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发挥。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

材料二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主要用主客二分式来处理,以人为主体来认识客观自然世界的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从而征服自然,使自然为人服务。西方文化的源头是古希腊文化。古希腊虽有天人和谐说,但希腊哲人更擅长于将“大自然作为外在于人类的,独立的认识对象”,形成较为发达的自然哲学,这种人与自然分离的精神到了近代有了更大的张扬,更多的思想家致力于讨论如知何去征服和战胜自然,在这方面影响最大的是培根,他提出了著名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康德哲学有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并且突出地提出了“人是自然的立法者”这一思想;黑格尔以“绝对唯心主义”的荒诞形式,把绝对理性不但视为全部自然界的主人,甚至把自然界看成是“精神”的“外化”的结果,这样,“理性”或“精神”就成了自然界的“创世主”。

——摘编自韩俊李尚明《从“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看人与自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在文明起源阶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的主要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西方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上张扬古希腊文化的原因及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文明史观解读中西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观念的异同,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10 . 历史上“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反映了中国思想史、政治史发展的重要特征。
视角一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材料一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视角二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

材料二   (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依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思想?
视角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四   (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2)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据材料三、四,指出这一“质的飞跃”主要是指什么?据材料三、四,从真正关注民生的角度看,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新三民主义体现了国民党一大确定的哪三大政策?
视角四共产党的以人为本理念

材料五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3)依据材料五,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解读,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民生观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2019-04-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兴洪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