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人的解放说到底是思想的解放,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东西各国,咨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至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变法图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康有为提出了什么政治建议?
(2)材料二中掀起的运动,前期树立的两面旗帜是什么?这场运动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依据材料三谈谈对思想解放潮流中的传统文化的认识?
2 .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的“自强”运动的具体实践有哪些?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也没有实现的原因有哪些?
2020-12-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请回答:
(1)图1是中国古代哪个历史时期?根据图1概括该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分析图3和图2之间学术思想有何关联,并说明这一关联折射出了怎样的社会变化。
(3)儒家思想传承数千年,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探究其主要原因。
4 .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硕果累累。阅读下列材料∶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图1-6归入三类主题,简要说明理由。
(2)上述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指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分别回答了什么问题?
2021-04-2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观察下列图片和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作家莫里斯·梅斯纳曾说过: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再没有哪一件事像长征及长征中传奇性的事迹那样,能够给予人们以这种极为重要的希望和信心——这种信心不仅表现在人们能够按照共产主义的理想创造未来,而且表现在对最终实现这种理想的价值理念深信不疑。

—— [美]莫里斯·梅斯纳著《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1反映的是何种书法?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革命史上的长征伟业,长征胜利有哪些伟大意义?
(2)图2属于何种书法?这一书法作品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何年何月何日?其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
(3)中国汉字从商朝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4) 结合所学知识,请对中国书法艺术进行简要评价。
2020-09-2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上冈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6 .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关于构建人类社会理想蓝图进行构想,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上中学时,启蒙运动的精神已在学校传播。校长是他的历史老师,也是他家庭的朋友,被称为“康德哲学专家”。毕业时,马克思在一篇作文中写道:要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即完美境地的职业。……马克思认为,康德哲学乃是与法国革命相呼应的思想革命。在康德的哲学世界中,一个人不论做什么,总应该使其意志所遵循的准则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则。

——摘编自[英]戴维·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等

材料二 化名为“布鲁图斯”的反联邦主义者在反对新宪法把13个邦合并为一个大的共和国时,引用法国启蒙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观点,认为自由共和国不可能在广泛的领土上存在。他说:“在一个大共和国里,公共福利成为众多不同因素的牺牲品,即受制于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又依赖于多种偶然因素。”化名为“加图”的反联邦主义者认为联邦主义者的大共和国主张具有专制暴政倾向。化名为“辛辛那图斯”的反联邦主义者批评新宪法授予参议院的权力太大,权力划分不明确,具有贵族化倾向。

——马伟军《反联邦主义者与美国宪法的制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德的思想主张,分析启蒙思想与法国革命的关系,归纳马克思与启蒙思想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概括反联邦主义者反对大共和国的理由;并指出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思想?
(3)阅读上述材料,启蒙思想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哪些新政体的创立?
2020-08-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暨模块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外史家对中国历史的研究,给我们呈现了丰富的历史,提供了认识历史的角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光余主编《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从先秦到1949年(见如图。节选)


材料二   麦克.哈特所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节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光余将书划为“根源篇”、“创新篇”和“维新篇”的依据分别是什么?支出上述书籍的作者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趋势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麦克.哈特评选人物排行榜的标准。对比材料一、二说明其选取的中国名人榜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及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发现中外史家的研究有哪规律?
2020-04-1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赵复,字仁甫,宋末元初德安(夸湖北安陆)人。赵复一到燕都,烈所记程朱所著诸经传注,全部抄录给姚抠。赵复的名声也随之在燕都传扬开采,以致“学子从者百余人”。赵复回燕都,讲授理学,使身居相位的杨惟中听了也深受启迪,开始对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杨惟中与姚枢筹划,建立了太极书院和周子祠,“收集伊洛诸书,载送燕都”}“选取遗书八千余卷,请复讲授其中”。

杨惟中等选拔“俊秀之有器度者为道学生”,接受赵复等儒师的教育。赵复在太极书院讲学日久,声誉日增,河北一带,“游其门者将百人,多选材其间”。赵复于教书讲学以外,还著有<传道图》《伊洛发挥》《师友图》等,但都未能流传下来,从《元史》中可以看出,《侍道图》主要是敦速从伏羲、神农、尧、舜、禹到孔子、颜回、孟子,再从孔孟直到宋代的周程张朱这一学术思想发展的源流,实际上是一部经学发展史。

——摘编自吴志根《元初北方理学的传播者赵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复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复取得功绩的原因。
9 .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采取过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历史证明,主动融入世界,才是中华民族振兴之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马尼拉(菲律宾)返回的广东商船,带来了大量的白银。当时西班牙殖民者把墨西哥和秘鲁的银元运到马尼拉,以购买广东商船携往的生丝及其他货物。

——摘自《广东对外贸易资料汇编·明清卷》

材料二   下图为1850~1913年欧洲对外投资趋向图。


材料三   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局部)》


材料四   近代以来,中国曾错失了很多历史机遇,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却踏着历史的节奏,一步也没有落空,逐渐融入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经济全球化与现代中国》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广东海外贸易有何新变化。
(2)面对欧洲经济扩张的巨大冲击,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
(3)据材料三,指出江苏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是怎样踏着“节奏”逐渐融入世界的,并分析其原因。
2020-02-05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等三校201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近代以来,对理性主义的不断弘扬与反思,促进人类社会走向和谐进步。阅读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必须要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谬误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因此,要在理性的引导下,要用理性来批判专制王权、封建特权和宗教神权,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

——李宏图《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二   启蒙主义思想的理论对粉碎政治暴政的枷锁和削弱那些丧尽天良的教士特权起了促进作用。但同时,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也在日益增长。当这种文明与启蒙的潮流扩展到整个欧洲,带来了双重影响。同时又是道德的堕落与文明的丧失。

——摘编自刘玲《高中历史启蒙运动一课的教学探究》

材料三   在这种情况下,18世纪文明所开出的许多花朵必然走向它的反面,在下层社会中的被文明和理性所压抑的宗教情绪,那种个人的自由和情感在法国大革命后释放出来,并演变为19世纪的浪漫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

——陈锐《略论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和本质》

材料四   如果没有爱的情感的基础,理性就不可能真正培养人。在社会生活中,情感与善良则引导我们去服务于公共利益,而理性则可能激励自私之心。卢梭对意志与情感的张扬,并不意味着否定理性。他信赖活泼而充盈的理性,反对的是那种把理性置于人性之上并反过来压制人性的观念。

——刘莘《卢梭与启蒙理性批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明与启蒙的潮流”指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概括这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双重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追求的价值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此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代表作。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处理理性与情感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