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明清之际到近代,中国出现了两次“思想启蒙”思潮,对儒学的发展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朝中后期,在复兴古学(经学)的潜流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潮……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

——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材料二 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在民族救亡图存的现实压力下展开的。当时所有中国知识精英几乎有一个共识:“救亡的唯一途径就是启蒙”,而这个启蒙又是(西方)外来的,不是源自本身,这就导致了没有任何实现可能的极端偏执的“西化论”。……把矛头指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也正因为如此,类似于“孝道”“礼教”“男权”“纲常”“名教”等儒家所崇尚的核心价值,就成为五四时启蒙思想家们激烈批判的主要目标。

——李宁宁《启蒙语境中儒学的命运与现代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主要内容及进步意义。
(2)写出材料二中“中国的启蒙运动”所指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五四时“启蒙思想家们”激烈批判儒家思想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前后两次“思想启蒙”的出发点有何不同。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侪今日,处共和政体之下,追忆十年以前,……虽国势之颠危、民情之锢敝,犹不免为五十步百步之观,未能逾十年小变之常例。而五千年来专制帝王之局,于此十年中为一大结束;今后亿万斯年之中华民国,乃于此时开幕。则非十年以来之小变,实五千年以。来之大变,而不可以常例论矣。

——杜亚泉《十年以来中国政治通览》

材料二   由一群北大教授领导的新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自觉地反对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最后,这场运动是由力图用现代新的、历史的批判与探索的现代历史方法论去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人领导的。

——摘编自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从政治体制转型的角度概括“五千年以来之大变”的含义。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没能根本改变“国势之颠危、民情之锢敝”的具体表现。
(2)有人将“中国的文艺复兴”视为对辛亥革命的“思想补课”。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名称。结合所学,从思想解放角度分析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的积极影响。
3 . 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诸子百家中,唯有儒家取得了这样的地位呢?首先儒家是传五经的,五经是古文化的核心成分,儒生也是公认的古文化代表和社会教育家,因此比起诸子百家来,儒术具有特别的文化优势。就连道家、法家、墨家等学者,自幼也得读儒家之书,因为那是社会的基本教科书……换言之,儒术虽没什么高深之处,却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之中。由此,儒术变成了一种可以号召民众、凝聚社会的意识形态。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通俗易解是新文学底一种要素,不是全体要素,现在欢迎白话文的人,大半只因为他通俗易解,主张白话文的人,也有许多只注意通俗易解。文学、美术、音乐都是人类最高心情底表现,白话文若只是以通俗易解为止境,不注意文学的价值,那便只能算是通俗文,不配说是新文学,这也是新文化运动中一件容易误解的事。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材料三:浙江自古就有义利并重、农商并举的文化传统。这种地域文化哺育了浙江人特别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精神动力。“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念“工商皆本”的文化传统,孕育了浙江人的经商意识和务实性格;先天不足的资源条件和人口密集的生存压力,造就了浙江人的自强意识和拼搏精神;对外交往的悠久历史和多样文化的相互激荡,塑造了浙江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百工之乡”的产业传统和尊师重数的文化积淀,哺育了浙江人的专业技能和聪明才智。

——摘编自习近平《2003年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地位,并概述孔子在传承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陈独秀对“新文学”的认识。用一句话指出“新文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价值。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明清时期浙江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浙东学派思想家的影响。②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利于浙江市场经济发展的国家经济政策因素。
2021-10-31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昆曲是入选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十九个项目之一。昆曲的艺术成就和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民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嘉靖十年至二十年间,居住在太仓的魏良辅总结北曲演唱的艺术成就,吸取海盐、弋阳等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总结出一系列唱曲理论,从而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这时的昆腔也只是清唱,闲雅整肃、清俊温润。之后,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于是,昆腔遂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万历末,昆腔传入北京,成为全国性剧种,称为“官腔”。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了。

材料二   昆剧的表演,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昆曲的角色行当也划分得十分细致:老生分外、末、副末;小生分官生、巾生、雉尾生、鞋皮生等;旦角分正旦、刺杀旦、五旦、六旦、老旦等;净丑分大面、白面、二面、小面等。各个行当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这些程式化的动作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心理状态、渲染戏剧性和增强感染力方面,形成了昆曲完整而独特的表演体系。昆剧的音乐伴奏也颇为齐全,管乐有:笛、箫、唢呐等,弦乐有:琵琶、三弦、月琴等,打击乐有:鼓板、大锣、小锣、铴锣、云锣、小钹、堂鼓等。昆剧的音乐使用曲牌体结构。即:由许多独立的曲调(曲牌)按照戏剧需要连缀而成。昆曲的音乐、表演技巧对现代全国大部分声腔剧种都有深刻的影响。京剧的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也是在昆曲奠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外,京剧、川剧、婺剧、桂剧、湘剧、祁剧、赣剧等剧种中仍然保留着昆曲的部分剧目、声腔和曲牌。


(1)依据材料一归纳昆曲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指出梁辰鱼在昆腔改良和革新过程中的主要贡献。
(2)结合材料二概括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关于昆曲的传承,有二种观点可供选择①是坚持原汁原味地继承②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加以阐述理由。
2021-11-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首提共同富裕概念,成为凝练“共同富裕”简明概念的第一人。1953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对共富共享进行了大道至简的表述:“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善于用明白易懂而为农民所能够接受的道理和办法去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组织起来,……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他认为,富裕和社会主义就是一个东西,实现共同富裕和实现社会主义就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

——《全面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意义价值和科学内涵》

材料二   邓小平极大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1985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就是我们要坚决执行和实现的社会主义原则。”1986年,邓小平在视察天津市发表的讲话中指出:“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发表的谈话中进一步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观点,举两例说明50年代在实践领域取得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分析邓小平是如何丰富了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南方谈话的重要意义。
2021-10-21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云峰联盟2022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国古代的“天下观”]

材料一  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边界,只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不一定是统治的权力,而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文化,其中包含了各种地方文化。将各种地方文化吸纳入中原文化,使“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共存而不排他。这样一个核心,加上其放射的影响力,终于形成了“后世”的中国。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仁义得不到发扬),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不)为之禁。非惟弗禁,且从(顺应)而恤之(体恤百姓的私情)。……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顾炎武《日知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相关内容,归纳“‘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天下观”的核心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

7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春铺网阔,市晚鬻(yù,卖)蔬迟。子美犹如此,翻然不敢悲。传闻殊不定,銮辂几时还。俗易无常性,江清见老颜。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

—[唐]郑谷《峡中寓止二首》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叶梦得《避暑录话》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陈师道《后山诗话》云:“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柳永词的内容和语言都趋向俗化,既符合了歌唱者低文化层次的需要,也更有利于市井百姓的接受。

—张学辉《试论柳永词的“大众传播效果”》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草市在南北朝、唐代和宋代的发展概况。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归纳柳词传播广泛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宋代文化的发展特征。

8 . 真正的文艺家总是站在时代前列,关注国家命运,反映人民心声,抒写时代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是一种思想,它最光辉之处在于强调人的尊严,挖掘出被中世纪的黑暗掩盖了的人性。文艺复兴时期,表现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文学艺术作品广为流行。作品是否表现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试金石。

——桑德拉·塞德尔《探寻欧洲文艺复兴文明》

材料二   


材料三   摇滚乐之所以发展至今,仍保留着一席之地,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摇滚乐的魅力,就是它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它所处在的社会,并且,还关心着他所处的这个社会上的人类,从而发出自己所想要发出的声音。在摇滚精神当中,并不单单只是一种反叛、抨击,而其中,还有一个不容易被人们察觉到的方向,那便是让人类发现自己内心深处那种对于生命、社会、自然、本性上的爱以及善良。

——《摇滚精神对于个体精神解放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最重大的价值。以《十日谈》为例,说明薄伽丘是站在时代前列的真正文艺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作品名称,分析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其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摇滚乐“发展至今”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一些摇滚乐歌手掀起的“良知复兴”运动。
2021-09-04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农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

——《商君书》

材料二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提出的抑商举措。结合所学,指出重农抑商政策在历代王朝的地位及其消极影响。
(2)概括材料二的主张并写出其作者。结合所学,用一句话说明这些主张的近代思想价值。
2021-09-1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9月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列是某高中历史社团成员在校文化节活动中要做一个关于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主题报告。

(1)完成下列主题报告提纲。(将字母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A.本土性与多样性                                        B.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基本内涵   
C.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D.满天星斗与多元一体的起源时期
E.崇尚自强不息与勇于创新的价值追求
(2)若就提纲中的“三、(2)”展开论述,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