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45年中共中央在一份历史决议中指出:“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投降主义路线……拒绝执行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同志的许多英明指示……这次革命终于失败了。”1993年起,联共(布)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系统档案陆续开放,并被翻译介绍到中国。1999年,“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02年经过中共中央书记处审批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写道:“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大革命的失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有不少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指挥。”
——摘编自唐宝林《陈独秀全传》等
材料二 三部党史著作对建党和大革命时期提到“陈独秀”的次数及其评价数据统计
著作名
总次数
肯定
否定
中性
出版信息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15
1
12
2
1951年出版,胡乔木(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编写。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
55
6
29
20
1991年出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130
50
20
60
2002年出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

——宣春波 姚金果《统计数据看新中国成立后对建党和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研究之进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党史对陈独秀在建党和大革命时期评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陈独秀评价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连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 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2019-01-30更新 | 3329次组卷 | 4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10月份月考(高三文综 历史部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材料二 “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李约瑟(英)《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德)《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主要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的原因?
2021-08-02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一《孙中山文集》

材料二   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5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

一(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

材料三   201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
(2)为什么说《东方杂志》进行的“梦想”调查对于了解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任选其中一个梦想来概括分析其必然性。
(3)阅读材料三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背景方面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有利条件,以及中国政府为此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
2021-08-2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时期全国高等学校统计


——表一摘编自张德祥、周润智《高等教育社会学》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人民政府对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直至1957年结束。调整的方式是:合并专业、院系,撤销学校,建立新的专业学院,保留一小部分以文理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调整的原则是:按照大学、专门学校和专科学校三类分别进行调整,各大行政区至少有l所培养科学研究人才和培养师资的大学。在院系调整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新兴工科大学的发展,并将沿海地区一些高等学校迁至内地。这次调整使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的结构布局有了较大改变和发展。

——摘编自金一鸣主编《中国教育类别与结构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民国时期中国高等学校的特征及其出现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中央人民政府调整高等学校结构布局的原因及其意义。
2019-12-1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古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l—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l—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l—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l—1840年472194%45396%

材料二:传教士们用汉语或满语讲解主要天文仪器、数学仪器的用法,讲解几何学、静力学、天文学、化学、解剖学,即拉丁文、西洋乐理乐器、西洋绘画等。康熙皇帝认真听讲,反复练习,亲手绘图。其热爱科学的强烈感情与勤奋学习的热忱,令传教士惊叹不已。

康熙帝集满汉文化于一身,却始终是中国文化的肩荷者。他走进了世界的无涯学海,涉猎新鲜的自然科学却用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古圣人垂世立教之心。

康熙帝在平定三藩叛乱后,鼓励云南开采铜矿:“听民开采”。为吸取明末矿徒造反他又下令各地矿场“永兴封闭”。平定台湾后,他下令实行开海政策,遇有海寇转而禁海。他曾为天主教正名,为传教士表功,促使现教堂倍增教徒众多,教徒不乏皇亲国戚、八旗将领。康熙帝下令逮捕不法传教士,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播。

——《清史十五讲》清华出版社出版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变化的趋势。并据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变化的经济根源。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熙帝学习欧洲科学文化的动机。并分析康熙帝统治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其原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分布于苏联(8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人,捷克238人,波兰160人,匈牙利88人,罗马尼亚75人,保加利亚68人,阿尔巴尼亚23人),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百年接力留学潮》
材料二   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
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其中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百年接力留学潮》
请回答:
(1)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9代和第10代留学教育的高潮。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之不同及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l-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0-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0-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0-1840年472194%453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2018-11-18更新 | 107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1-2012学年云南大理宾川第四高级中学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国古代科技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有的成为文明的助推器,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请列举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成果,并说明它们如何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明清时出现的“李约瑟难题”的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皆中小学生。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以表其景仰之诚。统计结果如下:

材料二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有“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的问题,回答者大多数来自学生,答案却大相径庭,结果如下:

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民意测验第6题统计表

回答以下问题:

(1)从整体上看,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调查结果各有何特点?

(2)你认为什么因素导致了民意测验的结果的差别如此之大?

(3)引用上述资料对研究历史会有怎样的作用?

2018-04-1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