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南宋以后儒学的地位又有何变化?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卞孝萱《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理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力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关于儒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目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学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
3 . 近代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在抗争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二分析李鸿章与康有为分别代表哪一个派别?他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三中“德赛两先生”具体指什么?“光明世界”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3)请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职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属于近代中国那一派别的观点?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那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的理想,该派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简述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