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
(1)根据图片资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为三幅图撰写一个解说词(应包含时间、事件、影响等)。
(2)三位伟人各自的重要思想是什么?这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怎样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
2018-11-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华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一群人确实达成协议,并且每一个人都与每一个其他人订立信约,不论大多数人把代表全体的人格的权利授予任何个人或一群人组成的集体时,赞成和反对的人每一个人都将以同一方式对这人或这集体……所作为的一切行为和裁断授权,就像是对自己的行为和裁断一样。这时国家就称为按约建立了……已经按约建立一个国家的人,由于因此而受信约的束缚必须承认某一个人的行为与裁断……因此一个君主的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

                                                                      ——霍布斯《利维坦》

材料二   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和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王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以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的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一,法官便将有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简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比较进步的思想原则?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霍布斯和卢梭二者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南宋以后儒学的地位又有何变化?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呜呼,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四: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写出一位与顾炎武同一时期、观点相近的知识分子,并概括其主要思想。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魏源认为“不能再称西方文明之国为蛮夷”,为此他提出了哪一著名观点?

(3)材料三观点的持有者属于哪一政治派别?这一派别主张建立哪一政治体制?

(4)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陈独秀掀起的“以科学与人权并重”的运动指的是什么?1919年前陈独秀在这场运动中还有什么贡献?这场运动在当时所起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5 .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佛教和道家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对传统儒学彻底否定和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3.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4.洋务派向西方学习,主张引进欧美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5.洋务派将“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2017-02-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田家炳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