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

——《朱子语类》

材料四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他提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摘编自2014—2015学年度《时事》第二期

(1)材料一中的三位思想家分别是谁?

(2)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对儒学的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熹治学的方法。

(4)根据材料四,概括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2 . 近代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在抗争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二分析李鸿章与康有为分别代表哪一个派别?他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三中“德赛两先生”具体指什么?“光明世界”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3)请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3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①“仁”与“礼”;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 …,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 …, 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
(2)从材料二中提取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传统儒学持什么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是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思想文化的。

4 . 材料一:奥运会对世界大战时期的全球政治骚乱没有免疫力,如1916年、1940年和1944年的奥运会不得不必取消。

材料二:1980年,对于美国运动员来说没有夏季奥运会,因为美国奥组委官员和总统吉米卡特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作为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报复。……作为对美国抵制的报复,苏联抵制1984年夏在洛杉矶举行的夏季奥运会。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对运动员的限制真正终止了。尽管国家间保持着意识形态上的分裂,但是这种分裂很容易被运动员打破。2002年,休斯敦火箭职业篮球队从中国招募了他们的中锋。7英尺6英寸高、被亲切地称为“小巨人”或者“中国长城”的姚明既是美国职业篮球队的主力,也是中国参加2000年和2004年奥运会的篮球队主力。

——【美】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

(1)为什么1916年、1940年和1944年的奥运会被取消?

(2)为什么美国抵制1980年奥运会和苏联抵制1984年奥运会?

(3)姚明能够为中国和美国的篮球队效力,是否意味着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已经结束?为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5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1:“在古代世界,曾出现过一个哲人并出的时代。中国的……,古希腊的……,印度的……等大思想家为人类文明奠立了一座座高大的丰碑,他们的智慧让人们千百年来享用不尽。”
——岳麓版高中历史课本必修三《导读》
材料2:“中国先秦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材料3:据我们所作的粗略统计,中国先秦15位重要的哲学家中,有13人曾从政做官;而在古希腊15位重要哲学家中,却有11人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很少有人从政做官。当我们进一步深入考察他们的思想、学说之后,就会发现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常常与政治伦理思想融为一体,而古希腊哲学思想则往往同自然科学知识交织在一起。因此,中国先秦哲学的致思趋向显然是社会政治伦理问题。相比之下,古希腊哲学迥然不同,它的致思趋向则是自然界的课题。
(1)材料1中所说的“哲人并出的时代”大约在什么时间?
(2)根据材料2、3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思想家的致思趋向并分析成因?
(3)材料3认为古希腊哲学家的致思趋向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
(4)列举该时期中西方思想家对“人的价值”方面的论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