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的解决途径及其主要内容。
2023-02-18更新 | 115次组卷 | 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的突出特点。
3 . 根据下列材料信息及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中的)一些人则把自然与法律对立起来,强调自然(注:这里指人的本性)是不可抗拒的……因此,他们要求废弃约束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建立起与自然相符的法律和习俗。普罗泰格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二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材料三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之《哈姆雷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智者学派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2)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怎样的思想主张?它们的重大影响主要有哪些?
(3)材料三赞美了什么?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核心思想?
4 .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1)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的上述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宋代使理学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集大成者是谁?概述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书中所记载的具有地区性的农业资料分析,其反映的地区范围主要在后魏统治下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中国古代农学名著,在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属于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结论。……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的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

——摘编自《物种起源》

材料   三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1)材料一中所说的“农学名著”是什么?其历史地位如何?
(2)材料二反映的是达尔文创立的什么学说?这一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袁隆平充满自信的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的是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的变化。王官之学衰落代表的是旧学术的退场,私学兴起则包含着新学术的酝酿,私学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

(3)据材料三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 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 放眼将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性,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其实,“东亚现代性” 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1)依据材料一,归纳儒家思想对封建统治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目的。
(3)依据材料三,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4)依据材料四,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

材料二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三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有何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

请回答:

(1)材料1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2说明其“新”在何处。

(3)材料3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

材料二下面是战国时期两位思想家的言论摘录: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材料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材料四庄子在《齐物论》中说:“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材料五“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两位思想家分别是谁?概括二人的思想主张。

(3)材料三代表了哪一社会阶层的利益?

(4)材料四反映出庄子的什么观点?

(5)材料五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思想主张?

2017-10-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