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时间

401—

1000年

1001—

1500年

1501—

1840年

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

70%

58%

29%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1501—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6—2003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
1961年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制造此类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73年南优2号杂交水稻育成是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材料三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的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归纳材料三出现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可得出什么认识?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随着摄影技术、缩短曝光、连续摄影等一系列技术的发明,西方各国开始进行放映电影的试验。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取得了最大成就,电影正式诞生。
材料二 电视利用屏幕图像和语言、音乐等作为信息载体,视听兼备、声画并茂,兼具报纸、广播、电影几种媒介的优势,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的特点,成为最为普遍的大众媒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电视和电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电视的特点是什么?       
(2)电视成为现代社会成员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电视具备了哪些功能?       
(3)你认为电视对高中生的影响有哪些?
2018-07-0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单元测试
4 .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都要高的启示,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便能超越常人无以摆脱的苦难。请完成:       
(1)以上材料出自哪位伟大的音乐家?其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有哪些?       
(2)他在音乐方面有哪些主要的贡献?
2018-07-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请欣赏下列文学作品:
材料一: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最后“白头”二句:头上的白发,愈搔愈稀疏,简直梳不拢了。

——摘自唐诗三百首


材料二:曲玉管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向天洲,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云。每登山临水,若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注释:锦字:情书       难偶:难遇       

——摘自宋词三百首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作者对唐朝历史上的哪一件事情所感?由此你谈谈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2)材料二中的宋词属于哪一派别?与唐诗比较,词的主要的优点是什么?由此可以推断词在宋朝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18-06-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期末复习必修三一、二单元练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体制重组;激进入士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材料二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的历史动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

2018-06-01更新 | 294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A卷基础篇)

7 . 明清时期小说繁荣,出现了一大批经典名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材料二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

——李泽厚

材料三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举出一部最符合材料二观点的明清小说。该小说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发展特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2018-04-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测试
8 . 一个世纪以来,民族主义作为中华民族从古代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核心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大变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族)被设想为由平等的成员组成的主权共同体在一个又一个的欧洲国家里,封建的“等级社会”相继被以世俗、平等为原则并宣称人民主权的社会所取代,这些社会被重新界定和重新建构成民族国家。

——美·格林菲尔德《民族主义:走向现代的五条道路》

材料二、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四、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五、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问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1)根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原则。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
根本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主张。
(4)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材料五中邓小平所阐述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管在西方强大的压力下洋务派的人才观有所改变,但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文物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中道西器”“变器不变道”,是洋务学堂对于新型人才的基本定位。

——摘编自李康《洋务运动对21世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启示》

材料二   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

材料三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法,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材料一中洋务运动的人才观反映了洋务运动哪一指导思想?这一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最主要的影响。
(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请结合所学说出新时期党和政府为发展教育采取的重大举措。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0 .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

“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制《五杂俎》

材料二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4)简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2018-03-0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测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