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时代将儒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主导,这一变革肯定了“以教为本”,否定了“以法为本”,强调文化教育是“为政之首”,有着不宜忽视的积极意义。北宋中期,儒家知识分子鉴前代士人之失,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他们“毅然以天下是非为己任”,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世风与时局的趋向。

——根据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编写

材料二   儒家精神同样表现在古代中国的城镇规划和建筑中,如城镇布局、宫殿坛庙、园林景观、一般居室,有着两个典型特点:①以颐和园后山后湖景区为例,他们有着强烈的政治含义,通过“写仿”手法汇聚各地建筑模样形成多文化景观复合体呈现帝国气象。②以平遥和皖南古民居为例,他们有着强烈的文化功能,呈现出“天人合一”,追求人道与天道在伦理道德上的一致性。这两个特点,且越到后期越明显。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


(1)根据材料一,简述儒学在汉代和宋代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将儒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主导”的“变革”带来的积极意义。
(2)阅读材料二,您选择哪一种认识?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2021-10-12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8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方向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

——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

材料二 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就是说,“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就必须推翻“三纲”,批判旧礼教。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

——摘编自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如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之一的彼特拉克就在作品中写道:“你就应该是你自己的主宰”“我只是凡人,我只希望得到人世间的幸福”。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初,文艺复兴开始在西班牙和英国等国盛行,特别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达到它的顶峰。人的伟大和卓越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得到最崇高的颂扬:“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等

材料二   从15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这些讨论使人意识到;不仅东方-中国、日本和盛产香料的岛国的财富可以通过西向航行而得到,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最终,他们在大洋的另一边找到了无以计数的财富。

-摘编自[美]玛格丽特·I.金《欧洲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写出文艺复兴的先驱,比较初期“三杰”与莎士比亚歌颂人性的不同表现形式。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5世纪欧洲最早“拓展他们已知世界”前沿的两个国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人”的价值观,请分析新“商业航线”的开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2021-01-09更新 | 3672次组卷 | 29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易》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和孟子都反复勉励学生,要经常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赶超心态,严厉批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类不求上进的现象。中国人敢于面对困难,把艰难困苦看作是对自己的磨练和考验。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为了祖国的尊严,民族的正义,无数中华儿女临危不惧,前赴后继,英勇献身。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殖民主义者;清代在平定噶尔丹分裂政权和“三藩之乱”时,各民族勇士冲锋陷阵。近代,各族人民在抗击沙俄、英国等列强入侵、捍卫祖国疆土的战斗中,英勇顽强,不屈不挠。这些都显示了中华各民族的爱国热情和为了祖国赴汤蹈火的伟大精神.

——摘编自商聚德等《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二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   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可以用“三个倡导”加以概括,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内涵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它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能产生重大影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简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摘编自严书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知道自己的不足”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人对“自己的不足”认识逐步深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回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你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2020-10-1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以成人”是东西方人文主义的共同关切,西方人文主义为人趋于“美善与理性”提供了一种思想资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这个时代,苏格拉底和孔子都关注“人”的道德话题。就苏格拉底而言,他认为:人要具备美好的德行,美好的德行来自于知识;人要爱真理、爱美德;爱真理、爱美德的人,历经艰难曲折的求索,可以成为“爱好与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的完人。

——摘编自赵敦华《学以成人的通释和新解》

材料二   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把人与神剥离开来。你想到的、你看到的,是人世间的生活,人生态度从神性逐渐回归到人性中。17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倡导人的理性,主张“人要有勇气来运用你自己的理智”,以获得解放。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人文主义起源与发展进程所经历的三个时间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在“人”的道德话题上所作的阐述。
(3)据材料二,分别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提倡的“人生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西方人文主义为“学以成人”树立了怎样的核心目标?
6 . 西方人文精神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他既是古典的,更是创新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恭顺、克制和轻视俗世当作人类的最高品德。人是一种堕落的被创造物,人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是赎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则坚信,人依靠自身的力量能够臻于至高境界,可以创造自己的生活并通过建功立业来为自己赢得荣誉。这种独立的世俗价值尺度的发展,源于对基督教出现以前的古代世界的重新发现。

材料二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也崇拜古代的经典,崇尚积极入世的生活,抱着人与自然和谐的信念。但进一步提出创建一个人道、世俗、自由、开明、公民有权进行质询和批评,并且不受政府和教会的干涉与威胁的新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天主教会与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认识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启蒙思想家对人的价值认识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有何联系与区别?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古典”与“创新”对思想发展的影响?
2019-04-23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海安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7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先导。在近代历史上,中外都出现了思想解放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演变简表

主要思潮代表人物基本现点
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思潮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维新思潮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倡西学等
民主革命思潮孙中山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民主、科学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

材料二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随后,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相继展开,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教会和基督教会。科学和理性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

材料三社会秩序乃是为其它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之上的……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目标:即自由与平等。自由,是因为一切个人的依附都要削弱国家共同体中同样大的一部分力量;平等,是因为没有它,自由便不能存在。

——摘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把表格中①②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3)根据材料三,归纳卢梭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卢梭的启蒙思想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外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启示?

2017-05-0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市高二学业水平模拟检测历史试卷

8 . 依据材料分析唐朝发展“海上航线”的背景。

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爱人”。所谓“爱人”,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称为“忠恕之道”。为调节君臣、父子等人际关系,孔子要求双方互相尊重。比如父亲要儿子讲孝道,也就应当以慈爱对待儿子。儿子不愿父亲对他不慈,他就要以孝来对待父亲。以此为例,可以推广到其他方面。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说明孔子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从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所发生的的思想革命,或叫精神领域里的革命……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这种思想领域里的革命,至少在两方面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是推动了社会革命……再是进一步推动了实验科学的发展,使技术发明建筑在日益完善的科学体系的基础之上。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2)结合材料和所学编写“欧洲近代思想革命”大事记。(要求:包括时间、事件名称及影响)

陈独秀宣称数百年来,这个社会的动荡不宁,主要是中西两种根本性质相反的文化相冲突的结果……到民国初元,一部分优秀国民意识到要通过共和制,求得“政治根本问题”的解决。而民国建立后,热爱共和的人们由于在共和制下备受专制之苦,不能不产生根本解决政治问题的“最后觉悟”。自由政治、国民政治、自治政治必须处于多数国民的自觉自动,必须建立在多数国民思想人格变更的基础上。否则,共和、立宪便是作伪的装饰品。

——摘编自许纪霖、陈凯达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3)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陈独秀“根本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是什么?他为此做了哪些努力?

2018-02-07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8年春季普通高中高二会考历史试题
9 . 发端于17世纪的启蒙运动几百年来饱受争议,人们对它的认识至今仍然在探索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事实上这种“科学理性”并不是启蒙所宣扬的“理性”的全部,它只是启蒙理性的一种,启蒙时代人们崇尚的另一种理性,并不绝对以客观物质条件为基础,而是在更大程度上关注人的心灵感受、道德价值和人格完整,同时还不排斥宗教信仰。启蒙运动所依据的理性实际上有两种,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前者是伏尔泰们所尊奉的科学理性,后者则是卢梭们所钟爱的人文或人本理性。

——摘编自高毅《浅论启蒙运动的内在紧张》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三   有论者说,启蒙运动对权利和自由的激情释放出一种毁灭性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削弱了对共同体的任何感觉。但也有人争辩说,启蒙运动假设人性是无限可塑的,这个假定为极权主义国家将所有个性的痕迹从其主体那儿抹掉的企图提供了思想灵感。启蒙运动应该对法国大革命负责,对极权主义的产生负责。

——【美】詹姆斯施密特编《启蒙运动与现代性》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卢梭“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提出了哪些学说?其侧重材料一中的哪种“理性”?
(3)据材料二、三,概括启蒙运动所产生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严复是近代中国系统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第一人,通过翻译《天演论》,将达尔文进化论带到中国,并使之超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范畴而具有了世界观的社会意义,又通过翻译《穆勒名学》(原名《逻辑学体系》)和《名学浅说)》,将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介绍到中国,其中对培根的经验归纳法尤为重视。并将之与陈、朱学派的“道问学”相印证,而猛烈抨击陆、王学派的“心性之说”。严复的翻译,创造性地启用很多几乎死亡的中国古代文字,如天演、公理,适者生存等,从而在西方的新式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既紧张又内在的相关性。

材料二严复不仅不曾全盘接受西方理论,并且还试图重新纳入中国的传统资源中去吸纳它们。换句话说,严复从来不曾认为中国的自身资源是必须摒弃的。严复在为《天演论》和《穆勒名学》所做的序文和按语中,曾用《易》理阐西学,人们多半以古代佛经翻译的“格义”说作为解释,似乎这仅仅是一个解释的技术或工具的问题。但学术史家钱基博在1936年的《经学通志》中却不这样看,他把严复作为晚清经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赫然列之于“易学家”之列,而且将《天演论》作为其中的代表作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翻译西方著作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翻译西方著作特点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