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8 道试题
1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时人曾这样说:“新党之议论盛行,始于时务报;新党之人心解体,亦始于时务报。”…当立志维新变革的康有为再次上书皇帝不达后,…黄遵宪、汪康年等人提议以强学会之余款筹备办《时务报》以“开民智”,并请康有为的得意门生,在康有为上书活动中表现出超众的宣传组织才能的梁启超担任撰述。在甲午战后人心思变的情势下,《时务报》终于189689日在上海创刊。…在创刊号登出的《论报刊有益于国是》文中,梁启超开宗明旨地说明了办报的目的与作用:…录各省新政,则阅者知新法之实有利益及任事人之难经划与其宗旨所在。可以奋励新学,思洗前耻矣。旁载政治、学艺要书,则阅者知一切实学源流门经与其日新月异之迹,而不至抱八股八韵考据词章之学,枵然自大矣。

——雷顾《略论<时务报>

材料二   大抵阅日报者,则商贾百执事之人为多…阅自报者,则士大夫读书之人为多,而下焉者则病其文字之艰深。

材料三   时务报于上海,其经费变则文襄(张之洞)与有力焉。而数月后,文襄以报中多言民权,干涉甚烈。其时鄙人之于文襄,殆如雇佣者与资本家之关系,年少气盛,冲突愈积愈甚。

——梁启超


(1)根据材料一,《时务报》创办的宗旨和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时务报》在办报过程中碰到了哪些问题?从中折射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曾亦知瓜分之原因乎?政府无振作也,人民不奋发也。政府若有振作,则强横如俄罗斯,残暴如土耳其,外人不敢侧目也。......大举革命,一起而倒此残腐将死之满清政府,…广东之新安县、广州湾已然之事也,倘无满清之政府为之助纣为虑,吾民犹得便宜行事,可以将一死购吾之桑梓。彼外国加吾民之不易与,不能垂手而得吾尺寸之地,则彼虽贪欲无厌,,犹有戒心也。今有满清政府为之鹰犬,则彼外国者欲取我土地,有予取予携之便矣。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

——孙中山1904年《驳保皇报书》

材料二     吾国种族革命、政治革命,俱已成功,社会革命尚未着手。故社会革命,在今日非常紧要。诚以中国四万万人析之,居政界者,多不过五万人,居军界者,多不过百万人,余皆普通人民。是着眼于人数,已党社会事业万万不可办。未统一以前,政事军事皆极重要。而统一以后,重心又移到社会问题。前者乃牺牲自由之事,后者乃扩张自由之事,二者并行不悖。

——孙中山1912410日在湖北的演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4年、1912年孙中山对民主革命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孙中山对民主革命认识的局限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教育有二大别:曰隶属于政治者,曰超轶乎政治者。专制时代(兼立宪而含专制性质者言之),教育家循政府之方针以标准教育,常为纯粹之隶属政治者。共和时代,教育家得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标准,乃得有超轶政治之教育。

—— 摘编自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

材料二   盖吾人意见,以为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西洋文明浓郁如酒,吾国文明淡泊如水,西洋文明腴美如肉,吾国文明粗砺如蔬,而中酒肉之毒者则当以水及蔬疗之也……中国传统文化长于统整,几千年来演成以儒家为主干而整合道释的中国精神文明之结晶体。而源于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的西洋文化则自古以来难以统一,文艺复兴以后更是众说纷杂。新文化运动迎西学而弃传统,复对纷杂片断之近代西洋文化忽迎忽弃,改宗倏忽而无所适从。这种传统价值资源毁弃无遣而输入价值又恍惚而无所守的局面,可谓“精神界之破产”。

——摘编自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

材料三   儒者不尚力争,何况于战?……若西洋诸民族,好战健斗,根诸天性,成为风俗。西洋民族性,恶侮辱,宁斗死,东洋民族性,恶斗死,宁侮辱。民族而具如斯卑劣无耻之根性,尚有何等颜面,高谈礼教文明而不羞愧!

——摘编自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1)根据材料一,指出蔡元培新教育主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是否是中国“精神界之破产”。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的根本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认识。
2021-10-03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一中、同煤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4 . 2018年9月,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1951-1957年中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学生数量的构成比重情况表(%)

合计工科农科林科医科师范文科理科财经政法体育艺术
1949年前最高年10017.86.67.713.510.56.411.424.40.41.6
195110031.66.21.613.911.97.85.116.52.80.12.5
195210034.86.91.113.016.57.15.011.52.00.21.9
195310037.76.11.213.718.86.75.86.41.80.51.3
195710037.07.71.411.126.04.46.52.71.90.70.6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年)

材料二   加快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积极推动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大力加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高等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课题研究,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咨询和服务。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年工作要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提炼出新中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就其中的一个特征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提炼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50字左右)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战略?并指出该战略所反映的时代要求。
2021-09-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立法权,不论属于一个人或较多的人,不论经常或定期存在,是每一个国家中的最高权力,但是,第一,它对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不是、并且也不可能是绝对地专断的。因为,既然它只是社会的各个成员交给作为立法者的那个个人或议会的联合权力……他们的权力,在最大范围内,以社会的公众福利为限。第二,立法或最高权力机关不能揽有权力,以临时的专断命令来进行统治,而是必须以颁布过的经常有效的法律并有有资格的著名法官来执行司法和判断臣民的权利。第三,最高权力,未经本人同意,不能取去任何人的财产的任何部分。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凡为国民,管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琴。议会以国民公犟之议员构成之,例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摘编自人教版《选修2教师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关于“立法权"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洛克还有哪些观点?(不得照抄材料)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对推动近代政治文明进程的影响。
2021-08-3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儒家的思想家们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妤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的领域,他的大一统的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上)》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再现,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代初期,皇权同样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进行垄断和遏制。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过董仲舒改造后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因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的看法

姓名看法
卢梭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爱因斯坦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指出材料一中蕴含的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位历史人物,结合其所处时代背景,解读其对科技的看法。
2021-08-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儒学到了明朝终于有了一个划时代的转变,那就是因为李贽、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的出现。

……这很容易令人想起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一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李贽正是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产生的这一思想。

……我们抛开明朝思想家们的个人冲突,单看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的主张里,共同反映了发展自由的资本主义主张,而封建的君主制是实现自由的最大障碍,他们反对君主专制标志着中国自由思想的启蒙。然而,思想的奠基却不能和经济的发展同时展开,刚刚萌芽的资本主义经济被封建专制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举步维艰。专制者对人民的掠夺远胜过法国大革命之前法王的残酷。

……中国沿着封建的死胡同一步步走向更加暮落、衰败,自由的经济至此夭折。民族仍穿行在无边的黑暗里。而此时的西方诸如法国已经将法王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继而推翻波旁王朝,开始了人类最美好的自由制度的建设,步步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们也没有人像卢梭那样移迁圣贤墓,万人敬仰。李贽76岁被明皇迫害致死,当时有几人愤慨,几人同情!

——摘编自《民主道路之——明清时期启蒙思想与资本主义的夭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过程,概括明清时期启蒙思想的共同特点,比较中国明清之际的民主启蒙思想与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差异。
2021-08-2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与历史叙述:

材料一 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於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疆,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

——《史记·商鞅列传》

历史解释:

材料二


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历史评价:

材料三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并指出其变法的理论依据。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所示近代欧洲的变化。
(3)针对中国近代史上中西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08-2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希腊的神话故事中,神并不走严肃呆板的崇拜符号,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也会结婚生子,也有七情六欲。他们也会高兴,会悲伤,会自私,会嫉妒,他们也有凡人一样的喜怒哀乐,简而言之,他们是被希腊人神化后的凡人。所以美神阿芙罗蒂德虽残缺了双臂(即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仍然以神的姿态感染和震撼了无数的人。神性与人性赋予了石块以蒸腾不止的生气。她使人们了解到两千多年前希腊人的审美理想: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神性与人性的融合。

——摘编自齐宇飞《从古希腊雕塑艺术看希腊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十八世纪,西方爆发了规模宏大的启蒙运动。它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但它比文艺复兴运动带有更加猛烈的政治革命的性质。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它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些权威是什么。他们要求建立“理性的王国”,重新构建人类秩序。

——摘编自李晓燕《浅议西方文化对“理性”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内涵有何不同,并结合材料一说明西方人文精神产生与发展的共同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