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43 道试题
1 . 关爱生命、关注健康,是从古至今人类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健身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健身术崇尚礼仪,偏重道德伦理,主静不主动,认为人身是一个完整的小天地,人的心态如何,对于整体的损益兴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古代养生学家们特别强调养心、养神、养性、养德,注重调摄情志,陶冶情操。同时认为,人生活于自然,更不可能离开自然环境。道不远人,只在平常日用之间。自古以来健身有千法,但最基本的法则是要合于自然。

——摘编自王德峰等《中国古代健身术初探》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一些社会名流和政府要人认为,武术在强种救国方面具有特殊价值。在军国民教育思想和实用主义的自然体育观的影响下,近代中国武术不断发展。其中,接受军国民教育思想的人认为,中国应该提倡武术教育,通过武术教育,培育国民尚武及尚武精神,达到“强种救国”之目的;而传承自然体育观的人则认为,武术与西方近代体育一样,具有强健体魄的价值功能,武术为中国最良好的卫生之方,从而出现了武术的体育健身教育理念。

一一摘编自李龙《中国武术近代“强种救国”和“健身强体”教育思想解读》

材料三   广场舞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审美愉悦性和科学健身性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广场舞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我国广场舞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城市广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以及对于生活娱乐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应运而生。

——摘编自冯盈霖等《关于国内广场舞研究文献的综述与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健身术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代武术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广场舞蕴含的社会功能。
2023-01-06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3练民生问题-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黄炎培(18781965)浦东川沙人,近代职业教育家。1902年从南洋公学毕业回国后,返乡办新教育,19175月黄炎培联合教育界,实业界在上海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次年创办中华职业学校。后参与筹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商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并发表《中华职业教育社宣传书》。他主张“职业教育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办学校要遵守社会化,科学化方针。在教学中他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受教育者要有“敬业乐群劳工神圣”的思想,就业要适应“社会分工”和“人类个性”需要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概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内容。
(2)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评价20世纪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
2023-01-05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近代理性主义最初出现在自然科学领域,牛顿对万有引力的发现以及牛顿力学的演算,使理性主义的旗帜树立起来。政治理性主义者将自然科学领域的分析、计算、逻辑推理的技术运用于政治领域,使这种追求确定性和功利性的科学方法在政治生活中占有了绝对的地位。在资产阶级同封建制度、同宗教神学斗争的过程中,政治逐渐从宗教的控制中摆脱了出来。此时,还涌现出大量的政治家,比如伏尔泰提出的自然权利论,指出自然赋予人们自由和平等,所有的权利属于人民也被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在理性主义的引导下,国家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理性主义逐渐丧失了理性原有的怀疑性,转而追寻一种纯之又纯的确定性。近代政治领域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更多是对理性的形式逻辑演绎的空前追求,将人类的政治程序化、简单机械化、标准化、量化。

——摘编自赵恩烯《政治理性主义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理性主义”发展的趋势,并简要评析“政治理性主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末期到西汉中期的社会,(统治者)通过选择,在诸子百家中逐渐确立了儒家的地位。儒家善于继承前朝的典章制度,并与时推移,加以适当的因革损益,使之合于当世,便于应用。其生聚教训之策,更足以内裕民生而外服四夷。内裕民生应视为安邦之本。在分配经济资源,在财产与权力的再分配过程中,儒家满足人民的一个基本公正合理的要求,强调民生,制民恒产,主张惠民、富民、教民,缩小贫富差距。其推行的文官制度、教育制度,为平民、为农家子弟提供了受教育及参与政治的机会。这种制度的建构本身,是儒家理念促成的。这个制度文明背后的理念,是维系人心,协调社会人心的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系统。

——摘编自郭齐勇《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末期到西汉中期的社会是如何通过选择确立儒家地位的,并说明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以隋唐到明清的儒学地位为例,阐述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西方思想家及其法律主张

思想家主张
苏格拉底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都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
柏拉图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否则他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
亚里士多德对已成立的法律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西方法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近代思想的演变及其背景。
2023-01-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3·江苏·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炼成长,助推中华民族的兴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加之著名门人的不断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两座文化高峰”之一。

——整理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隋唐科举彻底打破了六朝以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的不合理现象。……这种完全用考试的方法取代过去察举推荐的科举制度,成为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主要渠道。…为了给应试者提供学习的条件,京师建立了在国子监指导下的学校系统。几千名学者和学生从各道进入长安,京师到处举办经史的讲习。教育领域的这种活跃气氛必然导致经学解释上的各种矛盾,结果,唐太宗不得不下令编撰正统的经籍注疏,为唐代的儒家经典教育奠定了基础。

——据《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科举制度研究》等资料整理


(1)阅读材料一概述儒学在先秦成为“文化高峰”的原因,并指出儒学与当时另一座文化高峰在恢复社会秩序构想上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分析“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制度的“不合理”之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况科举制对当时文化教育事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2-12-2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江苏A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青年》发表的重要文章:

时间作者文章
1915年9月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6年9月李大钊《青春》
1917年4月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1918年4月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1918年5月鲁迅《狂人日记》
1918年11月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年5月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年5月陈独秀《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
1923年6月瞿秋白《国际歌》中文歌词
1926年3月瞿秋白《国民革命运动中之阶级分化》

材料二   《人民画报》创刊于1950年7月,这本几乎与新中国同龄的刊物,从未间断地向国际国内展现中国的风貌。

1954年第2期封面鞍山钢铁公司炼好的铁水自动流入铁罐
1954年第8期封面合作社的打谷场
1954年第9期封面讨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
1954年第12期封面金兆陛正在和队员们研究怎样节约木材
1955年第1期封面天津第一橡胶厂的职员李淑华和她一胎所生的三个孩子
1955年第2期封面一个冰上运动爱好者家庭
1955年第3期封面在和平、幸福的大道上前进
1955年第4期封面春耕开始了,新媳妇在娘家过完春节,回家参加生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青年》发表的重要文章与思想解放历程、民主革命道路探索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54~1955年间《人民画报》封而反映的时代特征。
2022-12-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三重教育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化文明研究始于19世纪。学者发现,希腊的人可成神观念与埃及、巴比伦的王权神化一拍即合,形成了新的国王崇拜。巴比伦的占星术、天文观测资料与希腊天文学。数学的结合,使这一时期的天文学成就达到了哥白尼的高度。遗憾的是,丝绸之路和希腊化文明的联系却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由于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时间上的一段重合,希腊化文明的遗产在丝路上流传,丝路横贯于原来希暗化世界的故地,即使对二者独立的研究,也难免发生联系和对接,但也只是在边缘相切,没有把二者的历史逻辑关系真正建立起来。

山普拉墓地(据碳十四测定,该墓葬年代为距今2085±80年)位于新疆西部丝路重镇和田的东部,如下图所示,该基地出土的一件手织物下方有一位手持长矛的马其顿卫士,额前束白色发带,面部表现极为成熟精准。


——据杨巨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整理

材料二   宋代医者多治儒学,即便不属儒家,亦受儒学影响,《宋会要辑稿·崇儒》中即有儒医的记载。

钱乙(约10321113),山东郓城人,北宋儒医的杰出代表。他三岁丧母,因父亲常年在外行医,寄居于姑母家,跟随姑父吕氏习医。他赡养父亲和姑父,直至终老,并以孝子礼安葬吕氏。他早年在民间行医,以擅长儿科闻名;后出仕朝廷,官至太医丞。古代的小儿科历来被称为“哑科”,最为难治。他在数十年的行医实践中,积累经验,精心总结小儿病诊治的规律,撰写了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该书作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儿科专著,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儿科病历,记载了小儿常见疾病诊治方法及120多首方剂。因贡献卓著,他被誉为“幼科鼻祖”。

——据《宋史·钱乙传》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希腊化文明的特征,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结合相关史实,论述学者将上图所示毛织物作为汉朝与希腊化世界交往的重要史料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乙行医背后体现的儒学内容。
2022-12-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3届1月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9 . 在早期人类社会,各地劳动人民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文化在传播与交流中不断发展。某学校准备举办主题为“世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的展览活动。

1.根据展品信息,将下列展品匹配相应的展馆。(填写字母)

2.造纸术的出现与传播,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根据以下材料的提示,画出“中国造纸术的传播演变示意图”。

材料:从考古可知,在西汉已有植物纤维(麻类)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中国造纸术在2世纪便已传到越南,7世纪,通过朝鲜传入日本。丝绸之路是造纸术西传的桥梁,3世纪纸已传到西域地区,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中亚地区,后通过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

人类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木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

——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3.概括上述《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材料中阐述的文化交流特征
2022-12-22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上海A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1年,梁启超为其师康有为先生作传时,将英雄分为应时之人物和先时之人物两大类,并将康有为许为先时而生的英雄。他写道:“有应时之人物,有先时之人物。先时人物者,社会之原动力,而应时人物所从出也。质而言之,则应时人物者,时势所造之英雄;先时人物者,造时势之英雄也。应时者有待者也,先时者无待者也,同为人物,而难易高下判焉矣。”……对此梁启超解释道:“社会进化,全社会之人同进之谓,而导率社会多数以进者,又恒在一二人。古今中外能进化之社会,皆其历代圣哲豪杰人格之化成也。”

——摘编自李红宝《梁启超英雄观辨》

材料二     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所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小楷字体碑文,碑文内容如下: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梁启超英雄观的内涵,并分析他产生这种英雄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英雄观与梁启超的英雄观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从碑文中所列的三个时段中任选一个时段,概述其革命阶段性特点并简要阐述这一阶段的革命历程。
2022-12-2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