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05年,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出帝制,走向共和”的旗帜,请指出这一时期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对哪一场革命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2)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在长征途中哪一次会议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人民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之路。请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是在哪一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的?

(4)“长征永远在路上。”综上所述,如何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谈谈你的认识。

2017-04-1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历史试卷
2 . 人文主义思想是世界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关注的是人活着时现实的世界,而不是人死后的世界;它主要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是他或她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就在英国发生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了它的高潮阶段。科学革命的集大成者艾萨克·牛顿的划时代的伟大工作主要就是在英国革命期间完成的。这两大革命由此构成了一幅17世纪的“双元革命”奇观。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十八世纪的天才们不单只是哲学家或某个方面的学者……这些人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关注的焦点有哪些?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学革命”在17世纪后期的典型成就。这一成就中的“科学理性”对欧洲哪一次人文主义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人”思想或言论共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从l4世纪至18世纪西方进步思想主旨的变化.

3 .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材料三:1982年l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说:“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中国古代国家理念。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理念在中国秦、汉政治中分别是如何实现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3)材料三指的是现代中国关于国家统一的什么构想?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国家统一问题的认识。

4 . 周年大事纪,是历史的重要内容,2013年是国共达成第一次合作及新三民主义提出89周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改革开放35周年。请回答以下问题:

(1)孙中山先生作为那个时代的旗手,他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在反对帝国主义方面“创新之处”是什么?而新三民主主义的提出在当时又有何意义?

(2)井冈山是革命的圣地,也是毛泽东同志开始革命武装斗争的地方,这一时期他曾经发表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革命文章,此外,他在这一时期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3)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在“文革”后的中国力挽狂澜,拨正了中国发展的航向,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文革”后中国面临的什么关键问题?它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什么?

(4)时至今日,对邓小平同志作出的巨大贡献,人们通过歌声表达了人们的心声,先后在1979年、1992年有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家长在希望的田野上……)与《春天的故事》(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问世,1979年人民的希望源于什么?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的诗篇”是指什么?此举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何影响?

2017-05-0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省江安中学 高二历史必修学业水平测试考模拟试卷

5 . 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面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课题,资产阶级各派别相继提出自己的救国主张,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

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材料三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此所谓立宪制之潮流,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日之与韩,殷鉴不远。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据材料一、二,说明孙中山和康有为在政体上的主张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归纳陈独秀的主要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思想的共同之处。

6 .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请回答:
(1)五四运动以前,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思想主张?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起抗争中形成的思想武器是什么?在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和抗日战争时期,它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3)20世纪90年代,在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邓小平同志就什么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作了怎样的阐述?
(4)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7 . 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抗争与奋斗。在此期间,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各自的思想理论及其革命实践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三位伟人。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期,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民权主义”的含义是什么?民权主义的革命实践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引领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自己的路是指?列举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毛泽东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理论著作。
(3)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没理论中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有何指导意义?
2016-04-0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年江苏泰州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模拟(四)历史卷
8 . 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璀璨夺目的成就。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则自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尽之后,终则复始,始复有终,又未尝有顷刻之或停也。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七,《读大纪》
材料二 苏轼在《论书》中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也认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他还曾在诗中写道: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材料三 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思想观点。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北宋书法、绘画的什么特征?
(3)简要分析材料一的宋代理学对材料二、三所述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两宋时期在科技、文学、戏曲方面也取得突出成就,各举一例加以说明。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说明两宋时期文化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的原因。
9 .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由地方……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康有为屡次上书失败后,认识到今当多难之秋,……“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界,莫亟於教育。”严复明确道:“民智之卑……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张也。”
——张良才、孙传宏《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的百年嬗变》
材料四 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劳动更辛苦。
材料五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请回答:
(1)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做出的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创新举措是什么?这一创新举措是哪位封建帝王开始实施的?
(3)材料三中康有为、严复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在他们的推动下,十九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场什么政治运动?
(4)材料四中邓小平充分肯定了1949-1966年的教育工作。经过这十七年的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1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传承了中国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又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二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三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一孟子提出了什么民本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民生主张?
(3)材料三出自毛泽东的哪部著作?根据材料回答这些问题提出的背景。
(4)以上材料和分析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