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22-23高三上·福建龙岩·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说:“我们当然想看看发明的力量、优点和作用。由此引出了无数变化,以致任何帝国、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力量和影响似乎都不及这些机械性的发现。”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认为:“技术发明要比科学思想传播的更快更远。 ”

【资料夹】①13世纪初阿拉伯地理学家阿布•菲达所著的《地理志》是首次记载指南针用于航海的阿拉伯文献。②成书于1119年的《萍洲可谈》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③阿拉伯人蒲寿庚于1241年至1252年在福建泉州任提举市舶,管理本地与海外贸易事务。④英国学者尼坎姆于1190年用拉丁文写的《论自然界的性质》记载:“当水手在海上航行,遇到阴天看不到阳光,或夜间世界笼罩一片黑暗时,不知道其船行方向,便将针与磁石接触。此时针在盘上旋转,当旋转停止时,针就指向北方。”⑤1096—1270年,欧洲十字军进行了八次东征,远达东地中海沿岸地区。⑥据史学家陈垣先生的考据,自924年至1207年,大食正式遣使中国39次。《宋史》载道:“开宝四年(971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凡大食、古逻、阁婆、占城、浡泥、麻逸、三佛齐诸蕃并通贸易。”⑦明代隆庆年间,李豫亨写道:“近年吴越闽广屡遭倭变,倭船尾率用旱针盘以辨海道,获之仿其制,……始多旱针盘。”⑧有学者指出:“中国人从发现磁石指极性到以人造磁针做成罗盘,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酝酿……表示这种技术原创过程的艰辛。而欧洲从对磁石指极性一无所知到12世纪末短时间内一下子跳到直接以水罗盘导航,没有技术原创过程的发展特点,显然是接受外来的现成经验后制造出来的。”


(1)在上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指南针的传播路径。(要求:写出传播路径并用具体材料佐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简评指南针应用的历史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了序文手稿(即下图)。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材料二


材料三   “二拍”中的《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节主要写在国内经营破产的商人文若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几个走海泛货”的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庭红”橘子,赚了“一千多个”重有“八钱七分”的银钱,又在荒岛上捡了个宝贝,卖得了五万两银子。从此“做了闽中一个富翁”“子孙繁衍,家道殷富”。


(1)材料一作品中的字体是什么书法字体?该作品被称为什么?
(2)请把四幅图片所反映的两种诗歌风格归类。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小说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023-03-2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3届高三1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材料一属于哪个学派的思想?该派别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苏格拉底是针对雅典怎样的状况提出的?其目的是什么?
2023-03-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3届高三1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上·上海·学业考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梁启超的文明史观。

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受到时势的影响。

梁启超(1873年—1929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

材料一   四五岁就王父及母膝下授四子书、《诗经》……十二岁应试学院,补博士弟子员……。年十八偕入京师(考进士)……。下第归,道上海,从坊间购得《瀛寰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

——梁启超《三十自述》

材料二   窃顷者强敌交侵,割地削权,危亡岌岌,人不自保,皇上临轩发叹,天下扼腕殷忧,皆以人才乏绝,无以御侮之故。然尝推求本原,皆由科第不变致之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1898年)

材料三   去国以来……思想为之一变。……科举非恶制也,……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1893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

材料四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泰西格致性理之学,源于希腊;法律政治之学,源于罗马。欧洲诸国各以其国之今文,译希腊罗马之古籍……举国习之,得以神明其法,而损益其制,故文明之效,极于今日。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梁启超游历欧洲,偶遇美国著名记者赛蒙氏。赛氏认为西方文明已经破产,需要中国文明的救拨。梁氏指出很多西方人抱有此种心理,在《欧洲心影录》中写道:

(近代欧洲)因为解放的结果,种种学说都是言之有故,持之成理……从两极分头发展,愈发得速,愈冲突得剧。消灭是消灭不了,调和是调和不来,种种怀疑,种种失望都是为此。他们有句话,叫做“世纪末”……这句话的意味从广义解释,就是世界末日,文明灭绝的时候快到了。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梁启超青少年时代成长的主要因素。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梁启超对科举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中,“格致性理之学”和“法律政治之学”分别指什么?
(4)从材料四到材料五,梁启超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你认为梁启超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2-09-0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9月上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时代将儒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主导,这一变革肯定了“以教为本”,否定了“以法为本”,强调文化教育是“为政之首”,有着不宜忽视的积极意义。北宋中期,儒家知识分子鉴前代士人之失,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他们“毅然以天下是非为己任”,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世风与时局的趋向。

——根据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编写

材料二   儒家精神同样表现在古代中国的城镇规划和建筑中,如城镇布局、宫殿坛庙、园林景观、一般居室,有着两个典型特点:①以颐和园后山后湖景区为例,他们有着强烈的政治含义,通过“写仿”手法汇聚各地建筑模样形成多文化景观复合体呈现帝国气象。②以平遥和皖南古民居为例,他们有着强烈的文化功能,呈现出“天人合一”,追求人道与天道在伦理道德上的一致性。这两个特点,且越到后期越明显。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


(1)根据材料一,简述儒学在汉代和宋代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将儒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主导”的“变革”带来的积极意义。
(2)阅读材料二,您选择哪一种认识?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2021-10-1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8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方向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愈亦近世豪杰之士,如《原道》之言,虽不能无病,然自孟子以来,能知此者,独愈而已。……前人之语,又非凭空信口率然而言之,是必有所见矣。”

——《二程语录》

材料二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北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材料三 “退之《原道》诸篇,则于道之大原,若有非荀、扬、仲淹之所及者,然考其平生意向之所在,终不免于浮华放浪之习,时俗富贵利达之求。

——【南宋】朱熹《王氏续经说》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韩愈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评价所反映的宋人的价值观。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庶民的胜利》


(1)依据材料一来判断,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最欣赏的“英国政治之美”是指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重大思想理论?在此思想理论指导下,要在中国建立起怎样的新国家?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引文章的作者及其宣传的新思想。
(4)若围绕上述材料来探究一个主题,你将会拟定什么探究题目?
2021-08-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不应受到任何侵犯,这种天赋人权只受法律支配。而平等则意味着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人人生而平等,一切拥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自身的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也是平等的。而政府只不过是从法律上来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而并非专指在一个国家内负责行政事务的当局。法国应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开明君主制,让人民享有言论、出版、选举等自由。

材料二   卢梭认为,私有制产生之前,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私有制产生后,贫富分化,人类就进入了不平等的文明社会。人类不平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私有财产产生,出现了贫富的不平等。富人为维护财产就欺骗穷人订立契约,制定法律。第二阶段,为确保富人的私有财产,设立了强有力的政府权力机构,确认强者对弱者的统治。第三阶段,政府机构蜕化,政府的权力变成专制权力,出现封建暴君的专横统治,使不平等发展到顶点。是封建暴君的野蛮统治破坏了天赋人权,民众对剥夺他们自由、平等权的暴君,有权用暴力恢复天赋之人权,实现自由、平等。卢梭认为推翻专制暴君是天经地义的,他说:“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 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卢梭从阐述不平等的起源中引出了下述革命的结论:民众有权以暴力推翻暴政。


(1)伏尔泰和卢梭各从哪个角度论述了自由、平等的观念?
(2)伏尔泰认为在自由、平等问题上政府的职能是什么?他最推崇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3)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说卢梭的观点更为激进?
2021-08-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2016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摘自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

材料二   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世界。……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材料三   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持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

——《孙中山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1)材料一中孙中山先生说“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这里所说的十三年前的革命是指哪次革命?这次革命最为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中的哪一主张?其核心内容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孙中山先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办法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如何发展了自己的思想?在新思想的指导下,孙中山进行了哪些革命实践?
2021-08-1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2016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诗歌取得了极其辉煌的巨大成就。……从中外历史上文化繁荣与哲学思想的关系,也证明了唐代开放性文化对唐诗发展的重要影响。我国历史上有过三次较显著的文学繁荣,这就是战国时代、唐代,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考察这几次文化繁荣的历史背景,不难发现其与哲学思想的解放和活跃关系重大。

——王定璋《试论唐代诗歌繁荣与思想解放》

材料二   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从欧洲政治革命的观点看,重要的一点在于卢梭强调了人民的主权。他把统治权只是看作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力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的革命是正当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四   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诗歌的发展在唐朝进入黄金时期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4)指出材料四中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
2021-08-1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天津市河北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检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