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北宋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词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补充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当代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地体会到强大的社会政治组织与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抑,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但不是冲突与反抗),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词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宋词“兴旺”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的文化现象。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
2 . 我国古代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儒学对其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最大的抱负虽在政治,他最大的成就却在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他是好几方面的开创者。第一,孔子首先提倡“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一律施教。第二,孔子以个人在野的力量,造就或召聚一大帮的人才。他的门下成了至少鲁国人才的总汇。他的大弟子名氏可考的已有七十七人。第三,孔子首先把技艺教育和人格教育打成一片。他以系统的道德学说和缜密的人生理想教训生徒。其中《礼》和《诗》是孔子所常讲,弟子所必修的。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宋朝)南渡以来,学校之教日衰,讲学之风日盛。此种往来走动的参究请谒,愈来愈多,于是又从此中酝酿出新的讲堂制度来。在此情形下,产生讲学家的朱陆两大派。象山教法,在于因人设教,直指本心。而朱子则想选定几部最重要的书本,先为此数书下明白确切的训注,好让学者各自研读,补讲堂教育之缺陷。

——钱穆《国史大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教育方面作为“开创者”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重要标志。
(2)据材料二,归纳南宋教育的主要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陆两派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他们进而认为:佛教所谓升入涅槃境界,过于玄虚;为了获得成功的欢乐而奋斗,纯属虚荣;为了进步而去进步,则是毫无意义。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儿童入学伊始,第一首诗便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在中国人看来,这不仅代表片刻的诗意般的快乐心境,并且是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之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摘编自《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不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其成因。
2018-03-17更新 | 905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是什么?

(2)自战国到西汉,为了实现思想统一进行了哪些努力?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显露某些民主的、人文的、近代社会的熹微晨光,其在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某些表现就是它的背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载体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文学表达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施建中(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乎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赞在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邱丽梅(中国文化精神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并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在当时被视为异端的原因。

2017-12-2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儒者以“六艺”(《诗》《书》《礼》《易》《春秋》《乐》)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易也。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一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守仁,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守仁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追求的政治理想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思想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