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章算术》成书于汉朝,内容十分丰害,其中水平最高的是算术和代数。《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一部数学著作。主要讲几何问题,但其中有3卷讲数论问题。《九章算术》共9卷,按246个问题的性质和解法分为九大类,结构体系是以算法为中心,在解题中给出算法,根据算法组建理论体系。《几何原本》全书共15卷,每卷大致由两部分构成,全书的主导思想是通过逻辑推理把整个内容贯穿起来,形成一个逻辑演绎体系。《九章算术》几乎全是应用题,如田亩计算,粮谷的交换和分配、土木工程、输纳税赋、盈亏、勾股测量等问题,其对秦汉之际封建一统帝国形成过程中社会各层面的问题作出了全方位的反映。而《几何原本》则将数学看作纯理念的精神活动,全书共469题,没有一道是应用的。

——摘偏自张维忠《<九章算术>与<几何原本>比较——兼论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经世致用”,受这种文化传统影响,中国古代数学自然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以实际为研究对象并以服务于实际为目的。而古希腊文化的一大特征是崇尚理性,在数学方面就是崇尚演绎推理,将数学和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秦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到汉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将儒家学说作为立国之本,便形成了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的价值体系。这一体系向人们灌榆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唯有读书高”的功利主义。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学的价值观是实用技艺而非理性思辨。古希腊的政体为城邦制,使得民主政体得以发展。这种较为宽松的社会条件,形成了古希腊崇尚理性的特定的文化氛围。在此基础上,古希腊的数学从开始就形成了用数学及数学理性解释一切的价值取向,表现出注重逻辑演绎推理和理性思辨等特点。

——摘编自杨锡华《中国和希腊数学发展史的对比分析与反思》


(1)根据材料,比较《九章算术》和《几何原本》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造成《九章算术》和《几何原本》不同特点的原因。
2022-06-1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宋代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从16世纪后期,特别是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学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

材料二   1718世纪的世界正处在急剧的变革之中,东西方几乎同时产生了反映此种变革的启蒙思想。在西方,伏尔泰、孟德斯鸠以及卢梭是他们的代表;我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黄宗羲、顾炎武以及王夫之。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化迈进;而明清之际中国的启蒙思想只存留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1)宋元时期,科学文化“中学西传”有哪些具体表现?近代前期,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了哪些先进的政治思想?
(2)分别指出出现“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现象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西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最主要的异同点。
2022-06-0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强调世间万物各自都有各自的特性,这是上天赋予的,不能强求使之统一。他从一物各具一乾元,人人各正一乾元出发,肯定人的独立人格,“然则人人各正一乾之元也,各具有是首出庶物之资也。乃以统天者归之乾,时乘御天者归之圣,而自甘与庶物同腐焉,不亦伤乎!万国保合有是乾元之德也,何尝一日不威宁也。乃以乾为天,以万为物,以圣人能宁万国,以万国必威宁于圣人,不益伤乎!”

——摘编自赵频《李贽启蒙思想研究》

材料二   黄宗羲清醒地意识到,专制制度的本质是特权人治。他明确指出,君主专制下的社会,由于公私不分,权利义务不平,因而没有公法可言。其所谓的“法”,只不过是维护特权阶层利益的工具而已。因此,他反对“一家之法”,主张“天下之法”,并提出了“治法先于治人”“公天下是非于学校”“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等一系列具有启蒙意义的新理念。

——摘编自郭淑新汤小宾《论黄宗羲“启蒙”理念中的“敬畏”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的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两位历史人物的思想对儒学发展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不仅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一家之法”,而且在批判的基础上描绘了一副“天下之法”的“法治”新蓝图。这一新蓝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立法必须体现“天下人”的利益,为天下人兴利除害,也就是要立“天下之法”以代替君主“一家之法”。这里他提出的一些具体主张反映了工商阶层(潜在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比如主张“工商皆本”等。以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再次,在如何实现上述目的方面,黄宗羲还设计了几项重要的制度性方案:一是提出了“学校议政”,让学校成为“公其是非”的议政机关,并享有最高决策权;二是提出“君臣共治分权”,包括置宰相,并提高相权使宰相手握重权的自主权和自治权。最后,黄宗羲还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观点。

——摘编自蔡如堂《西方古典自然法学与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鉴于此,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并将它们分别赋予不同的机关。他认为,只有各种权力间彼此能够相制衡的体制才有可能会创造一个无私的政体。在他看来,立法权属于议会,因为它代表着国家的一般意志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行政权执行国家的意志由君主或国王行使。因为行政部门需要行动迅速,所以应由一个人管理。司法权由法院行使。法院由人民阶层中选出的人员组成。孟德斯鸠强调“其中任何两个权力都不能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关手中,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如果三种权力由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行使,那一切便都完了。”

——摘编自温晓《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1)根据材料一归纳黄宗羲的“法治”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核心的共同之处。分析孟德斯鸠思想成功付诸实施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0年容闳(1847年赴美留学,1855年学成回国)与洪仁玕商谈富强大计时,提出七点计划:(1)依正当之军事制度,组织良好的军队;(2)设立武备学校,以养成多数有识军官;(3)建立海军学校;(4)建立善良政府,聘用富有经验之人才,为各部行政顾问;(5)设立银行制度及厘定度量衡标准;(6)颁定各级学校教育制度,以耶稣教圣经为主课;(7)设立各种实业学校。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康有为不是生活在中外交往第一线的人,也没有参加政治的实践经验,但他的思想具有历史深度、哲学高度和现实与理想的张力,是富于文化内涵和信念关怀的体系性改革思想…… 1895年4月15日,在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前两天,康有为令梁启超鼓动广东省举人上折请拒和议,各省举子相继跟进,台湾举人莫不哀之。大规模的上述活动甚至得到某些政府官员的鼓励和支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容闵向西方学习思想主张的合理性及其客观结果。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能够成功组织“公车上书”的原因和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就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十七世纪中后期到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传自由之风、播理性之光、颂个体之高、求应然之真,通过广泛的传播和学习,在欧洲乃至世界发起了一场比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更加深刻的思想革命。资产阶级在完成自身原始积累的同时,提出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价值理念,把这些价值诉求逐渐外化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论启蒙运动在法律思想中的地位》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更加深刻的思想革命”的主要依据,并指出其“更加深刻”的根源。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唐】王维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宋】辛弃疾

材料二   “二拍”中的《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节,主要写在国内经营破产的商人文若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几个走海泛货”的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庭红”橘子,赚了“一千多个”重有“八钱七分”的银钱,又在荒岛上捡了个宝贝,卖得了五万两银子。从此“做了闽中一个富翁”“子孙繁衍,家道殷富”。


(1)阅读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词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小说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从根本上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021-10-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儒家的思想家们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妤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的领域,他的大一统的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上)》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再现,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代初期,皇权同样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进行垄断和遏制。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过董仲舒改造后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018·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9 . 康有为的思想轨迹康有为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1879年前后,他开始通过翻译的书报接触西学,并在游历香港、上海过程中,认识到西方文明的优势,逐渐形成了改革思想的架构。变法失败后,他游历世界,思想发生了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自戊戌至今,出游于外者八年,寝卧寝灌于欧、美政俗之中,较量于欧、亚之得失。中国数千年之文明实冠大也,然偏重于道德、哲学,而于物质最缺然。百年来欧人之强力占据大地看,非其哲学之为之也,又非其民权、自由致之也,以物质之力为之也。物质固形式之末,然中国之急务。方今竞新之世,有物质学者生,无物质学者死。吾遍览欧美十余国,校量中西之得失,以为救国至急之方者,则惟在物质一事而已。以吾考之,惟有工艺、汽电、炮舰而已。故军兵炮舰者以之强国,在物质;工商者以之足民,亦在物质。且同光数十年来。所开之新器局,所皆官办也。不奖励民厂,而欲待官厂为之,共能与欧洲列强敌乎?

——改编自康有为《物质救国论》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在变法时期持什么主张?
(2)材料二中康有为所说“物质”大致指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康有为思想的前后变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知识分子统统被打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臭老九”。1978年10月10日至11月4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分批召开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座谈会。会议认为:知识分子队伍状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解放初期提出的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已经不适用于目前的情况。当前要继续做好复查与平反昭雪知识分子中的冤假错案工作。对知识分子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做到有职有权有责。调整用非所学,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此后,知识分子政策逐步得到落实。

——摘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概括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内容。
(2)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影响。
2021-05-2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5月押题预测卷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