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就宋代儒学而言,它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包括内外两个层面:就外而言,是要排斥佛道二教,恢复儒学的“独尊”地位,承接先秦儒家的传统,站在理论的高度论证儒家仁义礼乐存在的合理性,建立起一个新的儒家哲学形态,使儒家思想重新成为人们的精神归宿,进而能重新全面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就内而言,是要抛弃汉唐传统儒家粗疏的“天人感应”的理论形态,从儒家原典中发掘新的思想材料,并以之为出发点,对佛道学说中有用的思想资料进行整合,把儒家经学从原来的训诂之学引向义理之学,进而建立起以伦理道德为宇宙万物本原的儒家哲学。

——摘编自徐洪兴《论二程思想之异同》

材料三: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其地位的变化(春秋战国-明清时期)。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及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分析宋代理学的影响。
2021-10-1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新时代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孔子其思想博大精深,儒家其地位几经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二   儒学发展示意图



(1)材料一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孔子的?结合所学,各举一例说明孔子在上述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儒学在“b”段出现高峰的原因。
2021-01-1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三十一中学2020 -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探求事物发展之规律,需要回到原点,并在其延续与变迁中时时考量其“初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儒学发展示意图


材料三   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王朝统治时间)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对道德和政治关系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思想主张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得到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2)思想的创新和政治的支持才使该思想成为主流,按“思想家——统治者”的思路概述儒学在材料二示意图中“b”段和“d”段出现高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简述其历史意义。
4 . 下面分别是唐宋时期中国古代书院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书院分布图


材料二   宋代书院分布图


——出自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宋代书院分布出现的新变化。
(2)结合史实,概括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
5 .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采取过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历史证明,主动融入世界,才是中华民族振兴之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马尼拉(菲律宾)返回的广东商船,带来了大量的白银。当时西班牙殖民者把墨西哥和秘鲁的银元运到马尼拉,以购买广东商船携往的生丝及其他货物。

——摘自《广东对外贸易资料汇编·明清卷》

材料二   下图为1850~1913年欧洲对外投资趋向图。


材料三   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局部)》


材料四   近代以来,中国曾错失了很多历史机遇,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却踏着历史的节奏,一步也没有落空,逐渐融入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经济全球化与现代中国》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广东海外贸易有何新变化。
(2)面对欧洲经济扩张的巨大冲击,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
(3)据材料三,指出江苏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是怎样踏着“节奏”逐渐融入世界的,并分析其原因。
2020-02-05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等三校201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古往今来,各种思想文化体系看似独立存在和发展,实则互有渊源和交融,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

——摘自《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伏尔泰从青年时的《哲学通信》到晚年的《路易十四时代》,都历历可见培根、牛顿、洛克的影响,而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论》的深化和具体化。……恩格斯曾说到,只有英国是自由最多的国家。……在法国还是王权专政和教派斗争和迫害正炽的时候,在英国已实行“虚君”的议会民主制和“宗教宽容”;英国的知识分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牛顿的葬礼如同“国葬”,而法国的笛卡尔却孤寂的死去……恩格斯的话无非验证了伏尔泰之所见。

——摘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举例说明法国启蒙运动受英国影响的表现。
7 . 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   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1)依据材料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和材料三,指出先进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写出A、B、C、D四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师夷长技→        三民主义→        
(3)胡适等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学习“西洋近代文明”的主张有哪些?胡适对“西洋近代文明”和“东洋旧文明”的态度有何不同?
2019-10-1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学考)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广泛传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了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国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三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4)四大发明在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2019-09-2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观点或名言
古代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古代中国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其地位的变化。(春秋战国-明清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a点至b点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古代东西方思想家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
2019-12-2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
10 .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

材料一、17世纪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材料二、


图一   造纸术传播示意图                 图二   工业革命成果扩张示意图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标志性科技

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
1945美国原子弹爆炸1969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
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72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97美国克隆羊“多莉”诞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典力学理论”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世界科技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结合各中心经济水平指出,这种转移说明了什么?
2019-08-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