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井冈山斗争是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开展的,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遭受重大挫折下的一次奋起,可以说,井冈山斗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检验,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理论和信仰的一次检验。

——摘编自左乐平、王仕国《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九十周年》

材料二   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
(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核心主张,并说明提出该主张的依据。
2 .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是一个前赴后继、不断探索的过程。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为唯一法门,可以拯救中国出于国际交涉之现时危惨地位……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3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讲

材料二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共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1927年10月,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经过艰苦的斗争,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大小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星罗棋布,分布多达十余省。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湖北、广西等南方地区,依傍山区、大江、大湖,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大多分布在“几不管”的多省交界地区,利于根据地的生存、巩固、发最、壮大。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四     第一,它的发生……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战争不断……第二,在1926和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在这里大大地斗争过,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第三,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则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必然地要作为取得全国政权的一个力量……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第五,红色政权的长期的存在并且发展,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什么说“革命是唯一法门”?他提出了什么救国方案?
(2)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与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救国方案有何共同之处?为此二者进行了哪些共同行动?各取得什么成果?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共产党领导人民选择了什么革命道路?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革命道路?
2023-02-03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史学的转变

1819世纪,欧洲史学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8世纪启蒙思想家热衷于撰写历史著作,后人往往把他们称为“哲人史学家”,并相应地把他们的历史著述称为“哲学式历史学”。“哲学式历史学”的史学编纂在空间上越出传统地域,开始把西方人目力所及的东亚和大洋彼岸、中南非洲等囊括到世界史体系之中,从而产生出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史学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军事和外交,而是整个社会和文化,更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文化史。伏尔泰在写作《路易十四时代》时说:“我们应当致力于叙述值得各个时代注意,能描绘人类精神和风尚,能起教育作用,能劝人热爱道德、艺术和祖国的事件。”

19世纪,欧洲史学领域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史学研究不再是文学、哲学和神学的附属,而是变成一门自主的学科。很多史学家强调必须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各个民族,认为任何人都有权生活在自己的民族中。他们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争相撰写本民族和本国的历史。同时,史学家们开始关注社会下层的历史,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

——摘编自刘耀春《延续与断裂:启蒙运动时期到19世纪欧洲史学的转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欧洲史学的“转变”进行评述。
4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罗马教廷把下列书籍列为禁书:

书目作者生卒时间节选内容(观点)
《天体运行论》哥白尼1473—1543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
《九十五条论纲》马丁·路德1483—1546主张因信称义,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为……欧洲革命高潮奠定了思想基础。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近代史教研组主编《世界近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著作为什么会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民主进程的深远影响。
2022-10-25更新 | 225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战国到汉代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代表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举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法则等,在医药典籍中都有了明确具体的论述。隋唐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峰,唐代“太医署”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唐朝成为东亚医药的中心。宋朝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有记载的名医多达数十位,民族医学奋起为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活力。明代中国早于西方发明了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清朝时中医已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辨证体系。

——李经纬《中国医学通史》等

材料二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医学,一直是中国的主导医学。然而到了近代,在西方近代医学的冲击之下,在中医界内部也开始出现对中医自身的传统理论体系质疑的声音。……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制度的变革自然带来了政治体制的变革,在封建社会中一直作为全国性医政兼医疗中枢机构的太医院也随之消亡,中医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官方地位结束,中医的生存和发展也就不会再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保护。新文化运动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冲击了中医。

——摘编自郎栋等《从被质疑,被边缘化到被否定——近代中医衰落的历史轨迹》

材料三  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印”……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的“中医热”已然形成,有力地推动中医学的国际传播。

——韩霁《中医药独特价值得到世界认可》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医学发展的特点,列举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二次高峰的代表成就各一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医学衰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医学国际传播的重大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政府沿用隋朝的粮仓,并在洛阳附近营建大型国家粮仓。其中含嘉仓规模最大,粮窖总数400个左右。第160号粮窖还保存有一窖已炭化的谷子,约50万斤。仓窖所储粮食主要是从华北地区运来的租栗和江南地区运来的租糙米。仓城设有专门管理机构,并有驻军守护。地下储粮采用低温密封的科学原理。


——摘编自《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王恺考古文集》等

材料二   袁隆平(1930-2021年),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60年代,杂交水稻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袁隆平却说:“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于是,他通过一点一点地观察、寻找、研究,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几十年来,他带领团队一次次刷新杂交稻亩产量。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3000斤的攻关目标。80年代以来,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造福全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的梦想,也是全中国人的梦想。袁隆平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之崛起与创造,也是全世界、全人类之福。

——摘编自吴双江《袁隆平:初心依旧,梦想不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前期国家粮仓分布的特点并概括当时国家粮仓得以大规模兴建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隆平研究推广杂交水稻的意义并概括袁隆平的作为体现的时代精神。
7 . 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儒家的思想家们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妤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的领域,他的大一统的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上)》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再现,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代初期,皇权同样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进行垄断和遏制。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过董仲舒改造后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8 . 汉承秦制,承中有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承秦制”是指从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各项制度。这里的“承”,既包含了“继承”,又有“变化”。

——摘自张书林《怎样理解“汉承秦制”?》

材料二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选不出)醇驷(四匹毛色一样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摘编自《汉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于秦制的“继承”与“变化”。(各举两例史实)
(2)材料二中的史料可以用于研究汉初哪一政策?说明理由。
2022-01-2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9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于西欧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摘编自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水岭,它标志着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

——摘编自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和文化演进》


(1)依据材料一,为什么说“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
(2)依据材料二分析概括路德的思想主张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有何继承与发展。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转型的角度论证
2022-08-0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家们行动坚决、正视现实、认真思考、联系群众、不畏强暴,使人类走出不成熟的依附和奴役状态,成为敢于运用自己理性独立和自由的人,要在理性的引导下,要用理性来批判专制王权、封建特权和宗教神权,追求和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正因为有了这些启蒙思想家的哲学理论,才能使得启蒙运动贯穿数百年,席卷整个欧洲。启蒙运动还陆续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着封建统治。

——摘编自徐辉《浅析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主要思想》

材料二   英、美、法政体是西方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成果,在理论上实践了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理性王国”,只是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才表现出不同的制度实现形式。英、美、法三国普遍形成了相互竞争但又争而不破的两党或多党制,它们认为对不同权力机构的掌控和彼此制衡才是民主制度能够实现权力制衡的关键所在。德、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在政体上却保留了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影响了世界政治的发展。

——摘编自康晓《英美法三国政体的异同及其文化成因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启蒙运动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德日与英美法近代政体存在差异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