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最大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曾多次给予中国核威胁。在朝鲜战争、台海危机、珍宝岛冲突等一系列重大历史关头,中国的上空经常战云密布,中国多次承受着挨原子弹袭击的风险。面对威胁,中国共产党毫不妥协、畏缩,最终研制出了自己的核武器。

材料三 在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材料四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中国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中国发射“长空1号”卫星失败,这是中国第一次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5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我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材料五 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95年的3 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国自主研制原子弹成功的原因。
(2)依据材料四,指出1956~2010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3)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格局和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国家地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020-12-2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科班)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洋务思想是指在朝的洋务派官员和在野的早期维新派人士共同参与、上下呼应的一种向西方学习、谋求强国御辱之道的社会思潮。它发端于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思想家,也由于洋务运动的破产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19世纪中期,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使清朝统治面临严峻的危机。面对内忧外患、上下交困的局面,地主阶级代表人物萌发了在不改变清朝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以增强清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的想法。洋务派官僚认为当时"转弱为强之道,全由于仿习机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便成为其核心主张。

——摘编自何继龄《洋务思想双重性的历史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洋务思想的认识。
3 . 人的解放说到底是思想的解放,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东西各国,咨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至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变法图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康有为提出了什么政治建议?
(2)材料二中掀起的运动,前期树立的两面旗帜是什么?这场运动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依据材料三谈谈对思想解放潮流中的传统文化的认识?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中国在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农业新品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岳蔍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地位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任意两项,并指出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科技地位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2021-01-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湖南师大附属五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希腊神话产生一千多年后,在西方文学中得以发扬光大,其中的美神阿佛洛迪忒,成为彼特拉克笔下美丽的劳拉,而爱神厄洛斯的世界则是《十日谈》抒情笔意所在……希腊神话中,诸如海神、冥王、战神、太阳神、智慧女神等,多数在外形上无异于人类,他们既需要膳食、休息,也有虚荣心,嫉妒心,个性张扬,放纵原欲,尽情地享受现实世界生活。“因信称义”源自《圣经》,是基督信仰中重要的一条教义,主要意思是:神称信耶稣的人为义,因信基督称义,不因信律法称义。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成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

材料二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说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两者在产生的时代背景、斗争对象及斗争方式上的相同点。
(2)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启蒙运动对欧洲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中国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一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15世纪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1231年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④18~19世纪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卢梭:“人民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由人们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

(1)根据材料,依次概括四个时期,中国和西欧思想发展的共同特征。
(2)结合所学,分析④时期,中西方思想主张产生的共同时代背景。
(3)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2021-01-2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统计表

时间公元 400-1000 年公元 1001-1500 年公元 1500-1840 年
在世界所占比例70%56%29%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 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中国在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农业新品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岳麓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地位的发展趋势?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任意两项,并指出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科技地位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西学中源”,亦称“中源西流”。即西方文化源出中国,近代西方文明,中国“古已有之”。这是中国人早期认识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停滞与落后,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乃至制度。但是,传统文明的强大惯性却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矛盾当中,加之时人昧于世界,只能将新生事物与自己熟知的知识相比较,从中寻求认识的根据。所以,“西学中源”说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清史资料   

材料二   “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是对“西学中源”的继承与超越……“中体西用”解决了保守派只看到“百年变局”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收拾人心、重修政治却轻视外部威胁问题上。………“中体西用’解决了务实派只看到“千年变局”而没有意识到在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心基础上学习西方可能引起对传统文化大冲击,以及由此引起大一统内部涣散的问题。

——摘编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学说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对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谈谈你对“中学”与“西学”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之后,中共不断探索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之路。1954915日,毛泽东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致开幕词的时候说,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

材料二   1980年新年伊始,邓小平就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说:“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


(1)材料一-中,毛泽东的讲话为什么要强调“工业化”?
(2)指出1980年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历史条件。
(3)邓小平曾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举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两例。
2021-03-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双百”方针提出后,《新体育》作为早期唯一一家重要的体育专业杂志,因在篮球战术问题讨论中表现出的“粗暴作风”,致使篮球战术问题认识上存在“一家独鸣、一花独放”的局面,因此受到了集体讨伐和批评。在学习苏联经验过程中,有人指出“由于我们的理论水平不高,教条主义相当严重,有些人把向苏联学习看成是唯一的,甚而否定了自己成功的经验”。一名老体育工作者直言,“不顾本国的具体情况,片面的搬教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本来科学和技术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结合了政治,才带有阶级性”“应该打开眼界,批判地接受所有国家的体育科学研究成果”。此次思想和学术争鸣,“不仅在理论上有重大意义,在方法上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摘编自李凤梅《成果与局限:试论我国首次体育学术论争》

材料二1960722日至813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第二次文化大会以来文学艺术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在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向下,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的方针,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肯定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没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方法,是表现我们伟大的时代,塑造英雄形象的完整的艺术方法;提出中国文艺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提高人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同资产阶级思想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斗争。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首次体育学术论争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谈谈你对“双百”方针的认识。
2021-03-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