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概括指出李斯、董仲舒提出的不同建议,并说明其共同目的。
(2)指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后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做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1-10-19更新 | 823次组卷 | 45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学社会化是指在国家政权的倡导和推动下,将儒学理念灌输给社会的各个阶层,使之成为社会普遍的价值认知。随着汉代儒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汉代统治者践行儒学理念,使儒学用于国家政治生活之中,并成为官更选拔的标准,提高了人民羡慕儒学的积极性。他通过建立信学教育教化依系,使士人普遍经历了一个儒学化的过程,并通过士人阶层向民间社会传播浸润,使儒家的价值观得到普及。

——摘编自邓智旺《汉代儒学社会化成功的原因》

材料二宋家代学者在蒙学教育中增加了诗做文史,伦理成治等内为容。强调“治法国,来,平天下”胡瑗在主持太学时,按各个学生不同的各件和兴趣,把他们分开,使之互教互学,且时常对学生分别加以指导。朱熹等人亲自参与儒学教材的编写,完善理学体系保证教材的权威性,使理学原则通过学校广泛传播。这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在儒学社会化的历史进推中有其独特的标本意义。但儒学社会化制重于向受教育者灌输传统伦理,这实质上是一种束缚性教育。应当引以为戒。

——摘编自贾芳芳、宋学文《宋代儒学教育的演变、特点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儒学社会化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儒学社会化呈现出的显著特点。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学社会化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