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融合从而有了新的生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自从孔子开创以人为本的儒家,中国的思想家们,有延续,也有对立,百家争鸣,各擅胜场。秦政之时,独重法家,其他学派无不遭受压制。汉兴之初,人主与民休息,黄老之学是主流,百家也渐有传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学,又压抑了其他学派。一般历史,大致都如此谈。然而,如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秦汉时代毋宁是经历了一次全盘整合;先秦思想学派,如百川汇海,终于综合为中国文化的思想模式。

明代中叶以后,士大夫不再专擅学术与文化活动,于是明代后半期的文学、戏剧、艺术诸方面,也出现了浪漫精神的风气。……戏剧方面,自从元曲兴起,中国的舞台艺术进入成熟阶段。明代南曲渐盛,多为民间传奇戏,却各地有各地的地方戏。明代中叶,昆曲兴起,经过魏良辅的改革,吸收南北曲艺长处,甚至引入江南民歌小调,又经江南文人学士的帮助,昆曲遂一跃而为戏剧主流。

——摘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家,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清代的雍正皇帝可以代表历代开明皇帝的思维,用儒家治国,用佛家治心,用道家治身体。基本上是多元并举,不仅国家是这样,老百姓也是这样,谁也不排斥,这是中国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图示如下: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华文化的发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06-06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精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农书与历史文化遗产

材料一



(1)某教师为了解释“《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这一观点,查阅资料并制作了上述卡片。请你运用以上材料对此观点进行解释。

材料二  下图为宋代对外贸易(局部)示意图。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泉州一系列遗址展示了10-14世纪泉州作为海上商业中心的活力以及与内地的联系。泉州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包括:市舶司遗址、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石湖码头、泉州府文庙、老君岩造像、伊斯兰教圣墓、九日山祈风石刻、六胜塔等。



(2)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请你为校刊“史海泛舟”栏目写一则介绍“世界文化遗产——泉州”的短文。
2022-07-25更新 | 341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工业文明·扩展·进化

材料一   下方为19世纪世界部分重大改革或革命示意图。


(1)工业文明以“采用机器生产”和“实现人的自由平等”等基本权利为重要特征。阅读材料一,写出推动“工业文明”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从俄国和日本中任选一国,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工业文明在该国扩展的历程。

材料二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提到关于中国政治状况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过去)五十年里头,独有政治完全是退化;另一种观点认为,也可以说这五十年的中国,最进化的便是政治。


(3)关于文中“五十年中国政治是退化还是进化”的看法,你同意哪一观点?围绕政治领域,从制度和思想观念两个层面,各选择一个典型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史实充分,史论结合,论述全面,逻辑清晰。
2019-01-2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与生活

北宋东京(开封)内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生活与观念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越礼制、公侯……

——摘编自《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梦粱录》卷十八

依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论证其与理学兴起和发展的联系。

2018-06-17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统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