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欧亚地区形成了一种类似俄罗斯套娃的秩序模式。最外层的“套娃”是俄美在全球层面进行的竞争和合作,第二层“套娃”是俄美在欧亚地区的互动以及该地区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分别与俄美两国所形成的互动关系,第三层“套娃”则是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在国家层面形成的关系模式。欧亚地区三个层次的“套娃”是相互影响的,俄美在第一层次的互动会传导和影响第二、第三个层次,反之亦然。


——摘编自《俄罗斯套娃模式》


根据材料及图示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理由充分、表达清晰。)
2022-03-11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面对严重民族危机,中国人开始探索民族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春秋》,分据乱、升平、太平三世。据乱则内其国,君主专制世也;升平则立宪法,定君民之权之世也;太平则民主,平等大同之世也。孔子岂不欲直至太平大同哉?时未可则乱反甚也。盖今日由小康而大同,由君主而至民主,正当过渡之世,孔子所谓升平之世也,万无一跃超飞之理,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夫革命非一国之吉祥善事也,今日,加以枪炮之烈,是使四万万之同胞,死其半也。……何谓中国革命?内乱相残,必至令外人得利也。

——摘录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

材料二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1903年)

“长素(即康有为——引者注)以为中国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革命以后,必将日寻干戈,偷生不暇,何能变法救民,整顿内治!……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1903年)

材料三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见如图)。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1)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革命”的理由有哪些?
(2)材料二中两位作者认为革命的理由?
(3)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9-11-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问的关系(如图)。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9-07-17更新 | 732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前训练(二)(1.16)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尔敏教授认为,晚清知识分子因西方文物制度的输入,以及外力的侵逼,产生了对于时代环境的醒觉,从而展开了思想的转变,这个转变的历程,酝酿着中西观念的激荡,新旧杂糅和更新的创造,同时对于实际政治社会的感染和潜移默化,都随时在扩张其影响。图示如下:


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关于思想观念更新的信息并简要论述。(要求:联系近代重大历史进程发生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2018-12-27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6-11-18更新 | 5757次组卷 | 28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是中国近代前期发生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个或者多个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或多个事件,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现代化思想演变历程示意图


——一据罗荣渠《现代化新论》设计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思想演变历程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有论有据,表达清晰)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自拟论题并作出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9-11-2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9-01-30更新 | 5318次组卷 | 7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读上述示意图,概括提取其中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提示:概括提取其中任何一项历史信息均可,说明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6-11-27更新 | 35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重庆巴蜀中学高二下期末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