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中西文化的最初撞击中,破天荒地发现了在至高至善至美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不足,需要用“夷技”来弥补和纠正。这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观念的变化,它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会,开始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历经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和观念层面的文化变革三个阶段,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围绕材料及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可从材料提取或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7-2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文主义可以说是西方文化中的主流意识形态。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产物。实际上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可追溯至古代希腊时期,是古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杨春苑、李春荣《论西方人文主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人文主义”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2-0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与物质生产直接相连,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年代,某些艺术部类如建筑、工艺.就要昌盛发达一些,正如科学在这种时候一般也更有发展一样。相反,当社会动乱、生活艰难的时期,某些艺术部类如文学、绘画(中国画)却可以相对繁荣发展,因为它们较少依赖于物质条件,而正好作为黑暗现实的对抗心意而出现。总之,文艺的存在及发展仍有其内在逻辑。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围绕“文艺的存在及发展仍有其内在逻辑”这一论述,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世界文艺方面的相关史实给予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阐释须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1-02-0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外历史上的部分历史现象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请在任意三类历史现象中选取相互关联的2-3个现象,据此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关联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18世纪,是西方近代思想异常活跃的时代,西方近代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多向性特征与近代西方社会民主多元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互相契合。西方近代思想所奉行的人文主义思潮往往与"自由""光明""反专制"等近代政治观念密切相关。文艺复兴时期,人类现世的生命似乎有了更加宝贵的内在价值,拥有了一种激动人心的存在意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是为了精神自由,前者指向艺术自由,后者指向宗教自由。至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所形成的思潮几乎全部融合于当时人们的政治及宗教态度中,成为19世纪的新的宇宙观。

——摘编自张曦予、徐蓉《西方近代思想史的多向性特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一条或者多条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述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主张。

第一种观点: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

第二种观点: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根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


你同意材料中的哪一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2020-07-2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并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任选一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9-10-05更新 | 318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的小说《老实人》写于175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老实人”甘迪德是一位男爵收养的私生子,由于他爱上男爵的女儿,结果被赶出了家门,从此他四处漂泊流浪,一路上他遭遇种种的折磨和灾难,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陷害、迷信,可是他仍然坚信他的完美世界观。直到他到了一个黄金国,国内遍地都是黄金、碧玉和宝石,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快乐而富裕的生活,他终于慢慢认识到社会的残酷和冷漠,于是他抛弃了以往的哲学思想,并开始相信人生应该通过劳动来获得幸福,因为劳动使人们远离三大痛苦:烦恼、过错和欲望,这是让生活轻松的唯一办法。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中学历史教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课标或大纲教学目标和要求
1904年《奏定中学堂章程》先讲中国史,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次讲亚洲各国、欧洲、美洲史,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
1912年《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历史要旨在使知历史上重要事迹,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1932年《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叙述我国民族之拓展与历代社会之变迁,以阐发三民主义之历史的根据。说明近世帝国主义之发展,民族运动之大势,以研讨我国应付世界事变之方策。
1963年《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掌握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情况,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树立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培养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爱国主义思想,改革、开放意识和参与世界竞争的意识,以及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历史责任感。

——据《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摘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对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中提出,国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针政策指导、货学金制度和社会需求信息来引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引导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1997年3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实行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1998年,首批“并轨”改革后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就业政策进一步放宽,供求市场的调节对学生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此后,全国高校全面按照新体制进行运作。在新的就业体制下,大部分毕业生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市场参与竞争,自主择业。

——摘编孙步凌《我国高校招生就业体制的历史演变探析》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合适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