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生了许多创造性的社会变革,他们在打破原有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某些制度或模式争取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在推动着社会向前的发展与进步。正如布罗代尔所言:“从社会结构转变的角度来看,社会转型是一个长时段,在这样一个长时段的过程中,它由一系列的社会转折(或变迁,转折或变迁是短时段,或至多是中时段内发生的事变)的不断蓄积而产生的,是在一个社会的母体内经历长期的与不断的变迁(量变)所导致的社会结构性的转变(质变),这种结构性的转变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诸多领域。”


阅读材料,围绕“社会转型”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观点,史论结合,表述规范。)
2023-07-0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照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围绕“历史中的人”,提取以下一幅或多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材料:


2023-02-2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化的本质内涵是“自然的人化”。广义文化,包括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层面的文化。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存在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习惯和擅长于形象(直观)思维、整体(系统)思维、道德(伦理)思维、直觉(悟性)思维、类比(比喻)思维、中庸(折中)思维、实用(现实)思维、辩证(矛盾)思维等。这些传统思维方式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科学和科学思想发展。如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下,对事物或现象的认识喜欢从总体上把握,不善于先用分析方法将整体分为部分,再对部分进行深入研究,以达到认识整体的目的。中医理论及其医治方法在这方面就比较典型。

——摘编自钱兆华《中国传统科学的特点及其文化基因初探》等


任选材料中的一种传统思维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它对中国古代科学或科学思想的影响。(要求:明确列出所选传统思维方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2023-02-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暨下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6 . 请以以下3个历史名人的贡献为素材自拟一个话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话题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严复、鲁迅、钱学森
2023-02-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中国的事情,要靠共产党办,靠人民办”。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我们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踏步赶上时代。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回顾历史,我们党始终把独立自主作为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并把这一原则贯穿于道路选择、国家建设、外交政策制定、党的自身建设等各个方面。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独立自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2-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整理的历史年表。

时间事件
1840年6月英国政府派全权代表懿律率领海陆军,开进珠江口
1842年魏源写成50卷的《海国图志》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
1857年冬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城
19世纪60年代奕近、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发起洋务运动
1898年6月-9月康有为辅助光绪帝推行了维新变法
I900年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1915年9月阵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1945年9月2日中国代表参加东京湾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新中国的成立
(1)为进一步充实该年表,请为其补充两条内容。
(2)从该兴趣小组整理的年表和你补充的内容中,提取相关信息确立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阐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代到近代,世界科学技术中心随着文明中心的转移发生了5次大转移:四大文明古国(特别是古希腊和古代中国)(16世纪以前)一意大利(1540~1620年)一英国(1660~1750年)一法国(1760~1840年)一德国(1840~1910年)一美国(1920年至今)。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认为,近400年来,导致世界科学中心发生5次大转移的机制有5种:①文化的震荡;②社会的变革;③经济的快速增长;④新学科群的崛起;⑤科学家的集体流动。世界科学发展史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理论。

摘编自叶岱夫《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中心的转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科学中心发生的5次大转移中的任意一次,用汤浅光朝理论中的3个以上观点进行合理的解释。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表



根据儒家思想发展历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历史时期,简述中国儒家思想发展概况。
2023-02-0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