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2023·辽宁丹东·一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概况
1844年宁波女塾开办,这是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
19世纪60年代初至1876年教会学校数量增多,女生在学生中的比例增多。教会学校开放女子教育,促进了女子入学,实现男女教育平等。
早期改良派在近代西方男女平权观念的影响下,最早开始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倡导女子教育。
维新派康有为主张男女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女子应该上学。
梁启超重视女子教育,系统论述了女性受教育的必要性。
1898年梁启超、经元善创办经正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人自己创办的正规女子学校,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1902年,蔡元培开办上海爱国女学。此时的女性学堂多为私人兴办,未获统治者的直接肯定。
1907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及《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国女性教育正式被纳入中国教育制度的范畴。
1912-1913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初等教育段不分设男校女校,中等教育段专门设立女子中学校,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限制。
1920年,北大校长蔡元培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开创了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的先例,不分性别进行教育。
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实施其方针》,这是中国政府在历史上第一次对男女受教育机会平等进行法律上的明确规定,是中国女性教育的第一份法律成文。

―-摘编自徐颖《一文纵览中外女子教育的发展》 


该表反映了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不断发展,指出其中一种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10-27更新 | 652次组卷 | 8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3)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测)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论述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启蒙思想是看世界的一个新角度,要求摒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启蒙运动的影响深远,因此,18世纪被人们称为“理性时代”。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史林译《世界大历史:1689—1799》


用史料证明材料中的观点
2022-08-20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下)》
20-21高一下·湖南·期末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93年利玛窦把《四书》翻译成了拉丁文后,中国大部分文史经典,都被翻译成各国文字,成为全人类的财富。
1601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北京,向明神宗献自鸣钟、八音琴、三棱镜、天主像、圣母像等,次年在中国刊印了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1607年,由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正式出版,使西方几何学第一次传到我国,对我国的几何学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612年,《泰西水法》由意大利传教士讲授,徐光启根据笔记整理,并结合中国的水利机械情况经过实验后编译成书。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和《农政全书》。
1613年,耶稣会士曾德昭到达中国,1636年返回欧洲,在旅途上完成了《大中国志》,为西方人理解中国,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理论前提。
1756年,伏尔泰的《风俗论》在日内瓦出版。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也对中国有不少论述。伏尔泰借用中国儒家思想对当时法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
从表中提取相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几乎无一例外,现代化的起点的标题都是“西方世界兴起”,而且名副其实,覆盖整个西欧。有学者将大西洋贸易、专制制度和对外战争中的获胜或失败三个核心因素作为实现现代化机制的主体部分。下面反映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因素。


——摘编自叶成城唐世平《第一波现代化:一个“因素十机制”的新解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因素”拟定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06-06更新 | 471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全国·模拟预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理想信念,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此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摘编自季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6-04更新 | 347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30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6 . 民族危机与救亡。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各种救亡主张(思潮)盛行一时,下表反映了部分主张的主要观点。

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教育教国一个国家能否得以长治久安,能否得以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日多.则国势日强
实业救国主张通过举办实业,.振兴商务来增强国力、民力,进而达到抵御外国入侵之目的

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运用同时期中国另外3种主张或思潮来论证你的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28更新 | 241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2022·安徽芜湖·二模
论述题 | 较难(0.4) |
7 . 论述题

材料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根据以上材料,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5-09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和考点演练(统编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义的文化包据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视角。守正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文化的发展,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借鉴、吸收外邦文化,同时保持民族主体性、独立性。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既要慎重总结传统文化,又要虚心学习西方文化,同时更要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摘编自张岱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所示观点的整体或其中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正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13更新 | 327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一先秦至秦汉: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专题检测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022·山东菏泽·一模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本书的遭遇

材料一   1895年秋,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墨迹未干,群情激愤,痛心疾首,广州民间书局印行了曾任中国驻日参赞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如图)。此时此刻,此书甫一出版自然洛阳纸贵,风行天下。人们惊讶地发现,这部中国近代第一部深入系统地研究日本的著作,居然在八年前的1887年就已成书,然而一直未能出版。曾有人指责黄:“如果此书早就出版,国人了解日本,主战派大臣就不会轻易言战,于是战争赔款“偿银二万万可省矣”。

——摘编自雷颐《帝国的覆没——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困局》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

材料二   近代对日本明治维新了解程度之深且影响之著者,可数近代著名爱国外交官黄遵宪。他敏锐地看到明治维新的成效,又指明日本在追求富强的同时已有称霸野心,中国首当其冲可能遭受其害。《日本国志》于1887年夏完成。1887-1889年间,黄遵宪通过北洋大臣李鸿章、两广总督张之洞向总理衙门推荐,但被“久束高阁”。黄遵宪转而寻求民间出版,但仍遭冷遇,说明民间认为有关日本之书不值得出。这本书迟至1895年底甲午战败后才正式刊行。对此,时人痛惜万分,称“虽风行一世,而时已晚矣”。

——摘编自戴东阳《论黄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以“一本书的遭遇”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1-22高二上·山东日照·期末
论述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克思主义已为一般知识界之主潮”社会主义的流行源于五四时期,当时,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两种危机,一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向来为士人安身立命的儒家思想体系崩溃了,人们失去了传统的精神支柱;二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所向往的西方文明也“破产了”,人们又失去了并未根深蒂固的精神寄托。这两种精神危机就为社会主义的风行预先准备了土壤。一时间,西方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竞相涌入。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社会主义各派学说的流行”。在“各派学说”演进的过程中,即使反对中共的思想家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日益成为巨大的潮流”。

特别是到了30年代,这一潮流已变得相当普遍和深入。从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来看,无论是论战的哪一方,所使用的话语和方法都是马克思主义的。难怪当时有人说:“现在的人一开口便说什么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等名词;并且时常用这些名词去解释中国原来的社会。”这表明到30年代,“马克思主义已为一般知识界之主潮”。

——张太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潮》


提取材料信息,对“马克思主义已为一般知识界之主潮”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2-04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