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2022-04-09更新 | 2014次组卷 | 124卷引用: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卷
2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宗教改革的领导者主张提升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的地位;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相信人类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这是因为他们都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强烈反对教皇和教会的反动统治D.重视利用民众世俗力量反对神权
3 .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纪念劳动节专刊出版。专刊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劳工和妇女的地位得到改善B.知识分子逐渐关注劳工问题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D.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工人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这主要是强调
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的观点B.主张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C.应当抓紧农时进行耕作的观点D.介绍如何选种、浸种、施肥的经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说:“这样修补好就安全”。墙上文字是“封建专制制度”。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B.实行君主立宪制
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6 .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专制自由的观点截然相反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2021-04-01更新 | 338次组卷 | 74卷引用:201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爱因斯坦认为,相对论彰显了科学家用想象力构造理论的自由,形成了强调自由构造的科学思想,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的绘画和建筑领域兴起了构成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兴起了构造主义,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兴起了建构主义。这表明
A.科学发展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人的思想自由是人类文明取得突破的基础
C.想象力是现代科学最根本的特征
D.科学思想可全盘照搬到其他领域
2020-12-19更新 | 42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一)历史试题
8 . “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一一电力工业
D.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革命
2020-11-19更新 | 131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质调文综历史试卷02
9 .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宋明理学
C.提倡公平法治D.以天下为己任
2020-11-17更新 | 221次组卷 | 54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18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唐代以前,儒家文化已经传播到祖国的西部边疆地区。1969 年,在新疆吐鲁番的阿斯他那墓地一座唐墓中发现十二岁儿童卜天寿所抄写的《论语·郑氏注》残卷。宋、辽、金、元时期,辽统治者提倡学习儒家经典。金曾以儒家经典为学习、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西夏自元昊后,积极吸收汉民族文化,仿行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礼俗。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二   7世纪初,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制度,以儒学思想为指导,实行“推古朝改革”。

唐帝国建立后,从630年起,日本共派出18次遣唐使,返日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大化改新”,日本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材。新罗统一朝鲜后,更以唐代为立国规范。在学制上,新罗仿唐置国学,设儒学科和技术科。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公元1598-1626年,西方传教士把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译成拉丁文。

翻译儒家经典的热潮,一直持续到清朝初年。 这些儒家典籍在欧洲的上层社会和知识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就十分崇拜儒家思想中的自然神论。法国狄德.罗将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理想作为有力武器,用以批判欧洲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和君主专制。

----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儒学传播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传播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