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以下图示反映了某一思想的产生,该思想

A.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C.发展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D.构建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问的关系(如图)。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9-07-17更新 | 733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与d点直接相关的是
A.孟子、荀子
B.董仲舒、主父偃
C.朱熹、王守仁
D.顾炎武、王夫之
2018-02-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年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①《玄秘塔》碑②泥活字板③《四书集注》④《全宋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论述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9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与b点直接相关的是
A.孟子、荀子B.董仲舒、刘彻
C.朱熹、王守仁D.李贽、王夫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10 . 《有度》:“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据下图示,推断材料所述“司南”的直接用途是(       
A.指明行事准则B.揭示磁铁特性C.规范臣子行为D.端正东西方向
2016-11-2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