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智者学派中的)一些人则把自然与法律对立起来,强调自然(注:这里指“人的本性”)是不可抗拒的……因此,他们要求废弃约束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建立起与自然相符的法律和习俗。普罗泰戈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智者学派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二   “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2)材料二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思想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皮阿《论人的尊严》中说“上帝赋予了人按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也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


(3)材料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时期核心思想所包含的内容。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之间有何关系?
2019-10-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平原中英文实验高级中学有限公司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 人文主义 专题典型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政治原则”?

材料二(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陈独秀号召青年,以民主和科学并重,拿出“利刃断铁”的气魄,“战胜恶社会”。……“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著文称:“我希望我们可爱的年轻人……把自己文化(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它,叫它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系统。把这种文化系统往外扩充,叫全人类都得到它的好处。”

——袁伟时《告别中世纪》

(3)根据材料三,比较陈独秀与梁启超对东西文化的态度,并谈谈你对东西文化的看法。

3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中,象征皇权的阳陵虎符上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在阳陵”。其中对铭文字体的评述正确的是(  )
A.“状如龙蛇,钩连不断”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2017-10-3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恩格斯
材料二: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也。
——列宁
材料三: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国家亦何莫不然?
——土海《翻译世界》
材料四: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做出抉择,实行变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3》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是怎样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的。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四,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并说明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不同时期的教育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教育弟子有四个主要内容,“文、行、忠、信”。在文、行、忠、信里,文虽放在第一位,但行、忠、信却大都属于道德品质教育,实际上德育占有主要位置。孔子经常教导他的弟子要学礼,认为“不学礼,无以立”。他认为“学礼”是学习做人处世的根本。……他要求弟子首先做一个符合社会标准的人,其次才是学习文化知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此外,还在郡国兴办学校,亦以“五经”作为教材教授学生。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从17世纪中叶开始,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为各阶级的儿童提供学会读写和获得宗教知识的基本场所。1682年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教儿童教义问答和基本读写知识。英国圣公会以及其他新教各派也都建立起了“慈善学校”教育贫苦儿童。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并简要评价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2)
(2)材料二体现了汉代教育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指出西方近代教育起步时呈现的特点及其成因。
6 . 阅读材料
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概括材料关于儒家思想地位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