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中山大事年表

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主张“仿行西法以筹自强”。
1894年11月成立兴中会,首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密谋广州起义。
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被推举为总理,提出政治纲领。
1905年起先后组织惠州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但均遭失败。
1912年初就任临时大总统,提出“五族共和”。
1912年4月正式辞职。同时,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9月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筹划筑路事宜,但铁路计划未实施。
1913—1915年连续发起了武力讨袁的“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1917—1918年联合西南军阀,发动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运动。
1920年开始接受苏俄的帮助。
1924年1月提出新三民主义,并正式与共产党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1924年11月为和平统一中国,应冯玉祥邀请,抱病北上。
1925年孙中山病逝于北京。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表提供了孙中山为振兴中华的探索历程,蕴含了关于民族复兴的诸多启示。从表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大事简表

时间

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0年

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2年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

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年

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

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

中共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1992年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002年

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10年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2年

中共十八大会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阐明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联系。

2017年

中共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折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是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
大会决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并载入党章。

——摘编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3 . 牛顿的科学成就

材料一   1687年牛顿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经典力学三大定律,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在此之前及发表之际,英国主要大事年表如下: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16年莎士比亚去世

1626年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去世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

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完成《利维坦》

1660年“促进物理一数学实验知识”发展的英国皇家学会成立

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领到皇家特许证。成为世界上历史最长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

1665年英国开始出版科学报告会文献

1679年议会制定《人身保护法》,并迫使英王签署

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希望他们能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的然法则。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致力于找到政治学的自然法则。

苏格兰思想家亚当·斯密将他的注意力放在了经济领域,提出了市场的供求原则。

法国的孟德斯鸠试图……找到能在一个繁荣、稳定的国家中蕴育政治自由的原则。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围绕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对牛顿经典力学的产生及其影响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

——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指出其变化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德国发展科技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2019-01-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苑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体例

篇目举例

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件) 高祖(刘邦)本纪
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表
书(重要制度变迁) 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 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相世家
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 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
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2018-09-30更新 | 76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和转变。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民国时期的中学课程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接受、改革了原国民政府、教会、私立学校和文教机构,接受外国留学生来华,推广使用简化汉字,强调教育与劳动结合,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1978年以后逐步下放教育管理权,大力发展农村和民族地区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据金铁宽、吴式颖主编《中外教育大事年表》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阐述中国教育不断突破传统模式,向近现代化方向持续转型。(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和充分)

2018-02-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B.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
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
D.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8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科技发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材料二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项数2225259257788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明清时出现的“李约瑟难题”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事年表

西方的冲击: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56-1860年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双方守旧与维新区别明显
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弱点彻底暴露

中国的反应: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1861-1894年的洋务运动
1898年百日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1911年辛亥革命,否定了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


(1)你同意材料二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三 作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儒学,强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已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当科学技术处于以总结经验、收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其影响尚不明显,因此中国古代还有可能在技术方面做出领先于西方的贡献。但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简要归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思想和科技发展的关系。
2016-01-1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淄川一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