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孔子为此而采取的行动是
A.做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官B.收徒授业,整理文化典籍
C.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D.提出“正名”主张
2020-09-2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所著,苏世军、周宇翻译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入选。以下是其中的三位:



(1)从以上三人中选择你最了解的一位,简要说明其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理由。

材料二   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帝王之将兴,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

——董仲舒《春秋繁露·同类相动》


(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观点?儒家思想在哪一朝代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四   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3)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

材料五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日:“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卷一三《正始》


(4)材料五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哪位思想家?后人将上述思想归纳为什么?
2019-06-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 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鸣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                      

_____ 超《变法通议》(1896年)


材料二:且论者如诚以希求立宪为职志也,则曷为在共和国体之下不能遂此希求,而必须行曲以假涂于君主?吾实惑之。吾以为中国现在不能立宪之原因,盖有多种:或缘夫地方之情势,或缘夫当轴之心理,或缘夫人民之习惯与能力。然此诸原因者,非缘因行共和而始发生,即不能因非共和而遂消灭。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1915年)


材料三
他说,历史“有君史,有国史,有民史。民史之著,盛于西国,而中土几绝。 中土二千年,若正史,若编年,若载记,若传记,若纪事本末,若诏令奏议,强半皆君史也”。他指出,这些旧式史书,“不过为一代之主做谱牒”,“至求其内政之张弛,民俗之优绌”以及制度政令之得失,“几靡得而赌焉”。
材料四
他借用康有为的话说:“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把一向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看成是能够起到“六经”、“正史”、法令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却是一种大胆而新颖的。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1)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梁启超的观点。
(2)评述上述观点对当时的中国有怎样的影响。
2017-12-2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在全面的近代文化革新运动中,中国语言文字也经历了一场颇有深度与规樸的变革运动。吴稚晖等学者认为:文字者,不过器物之一。如其必守较不适用之文字,则武器用弓矢可矣,何必采用他人之快枪?航海用帆樯可矣,何必采用他人之汽舟?文字所以达意,与弓矢、快枪、帆樯、汽舟之代カ,非同物欤?何为不宝祖宗之弓失与帆樯,而必宝其呆滞朴塞之音,板方符咒之字哉!是真所谓以伪传伪,习焉不察者也。与之相反,张枬等学者认为:中国自古以来,亡国之祸叠见,均国亡而学存。至于今日,则国未亡而学先亡。…肄大秦之书,家习劫卢之字,宿儒保经以行,博士依席不讲,举凡三仓之雅,六艺之精言,九流之坠绪,彼赢秦、蒙古所不能亡者,竟亡手教育普兴之世,不亦大可哀邪!故国学之厄,未有甚于今日者也。夫国于天地,必有与立,学也者,政教礼俗之所出也。学亡则一国政教礼俗均亡;政教礼俗均亡,则邦国不能独峙。

——摘编自吴稚晖《吴稚晖文集》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清末文字改革的主要观点及理由。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文字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
2021-08-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七次高考仿真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一)魏源(1794~1857)认为,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二)下表是1885年上海格致书院,洋务大员刘坤一,命题考士的试题:

类别命题者试题
教育类刘坤一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

(三)陈独秀(1879~1942)认为,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材料二严复笔下的进化论

赫胥黎(原著直译文):在生物界,这种宇宙过程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生存斗争,即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环境的竞争,其结果就是选择。也就是说,那些存活下来的生命形态,总体上是最适应的。

严复译文:严复按语一:物竞、天择二义,发于英国人达尔文、斯宾塞者……本天演著《天人会通论》,第一书以发明天演之旨;第二书以天演言生学(生物学);第三书以天演言性灵(心理学);第四书以天演言群理(社会学);第五书乃考道德之本源,明政教之条贯,而以保种进化之公例要术终焉。呜呼!欧洲自有生民以来,无此作也。严复按语二:夫既以群安利,则天演之事,将使能群者存,不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赫胥黎……言群理,所以不若斯宾塞之密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二,严复翻译此书与哪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刺激有关?概括严复译本(包括按语)与赫胥黎原著的内容差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
A.强调伦理道德B.重视知行合一
C.宣扬格物致知D.说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021-12-11更新 | 194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   仲舒复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坚持此种理念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与董仲舒思想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其政治主张各是什么?两种主张在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
9 .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以不同形式向西方学习以挽救民族危亡。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呜呼!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夫今日当大地忽通,万国竞长之时……各国治法、文学、技艺、制造、财富、武备之盛,迥非匈奴、突厥愚犷之风。……皇上与诸臣,审时度势,图谋自强,亦固知法之不能不变矣。徒以根本未变,大制未新。少袭皮毛,未易骨髓。……狂中国之体制,而不能保中国之民,与稍变其制,而能保其民,孰为轻重?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1898年1月)

材料三   某政治派别主张:“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魏源针对“不能再称西方文明之国为蛮夷”,而提出了什么重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这一主张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西方社会的认识。材料一中的“稍变其制”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为此,该派掀起的那场政治运动对中国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4)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2019-11-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A.“存天理,灭人欲”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为主,君为客”
2023-06-15更新 | 126次组卷 | 32卷引用: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