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4 道试题
1 . 当前中国部分学者和文化人提出倡导国学,以保持本民族精神,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弘扬文化传统。但部分学者则指出对待国学不能一味的倡导,而应科学对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训蒙读物,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部分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材料二 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之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其中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材料二中的“梨洲”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思想中哪些“仍蹈袭孟子之故辙”,哪些又体现了“转变”。
(2)运用材料三评价黄宗羲的思想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2019-10-28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2)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根据材料二,归纳三位思想家各自的主张,指出其历史作用。
(2)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提出这些思想主张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意义。
4 .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或称近代化)步伐加快。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归纳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重要变化。
2019-09-0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5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济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三 百家争鸣时期没有主流思想。秦帝国崇尚法家,汉初尊黄老,汉武帝独尊儒本开始树立儒家思想的官学地位……宋代讲究经世致用,理学处于边缘地位,到南宋末年才被重视。理学论证了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并将其普及到社会下层民众,明清时期三纲五常成为全社会的道德观念,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仅仅是昙花一现。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在西汉“被奉上独尊地位”的有利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儒学产生的新思想。
(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趋势特征。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其在汉代以后长期成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的原因。
2019-07-1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四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五   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了理学阶段。下表为理学不同学派的核心主张。

代表学派核心主张
“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1)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四归纳董仲舒提出的道德标准。董仲舒的上述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
(4)材料五表中①②分别是哪一学派?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

第12条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
第86条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
第128条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

——摘编自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

材料二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

——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材料三   州县贤,则民安。贤者视民为子,不忍伤也。太守,约州县者也;司道,约府州县者也;抚按无所不约。约之使人人守法……则天下治矣。臣谨条画州县所当持行者,令自抚按而下,以递相约,庶几皇上之仁恩,得实究之民也。如课农桑须中心诚恳,欲开民衣食之源,使民兴起。

——摘编自高攀龙《申严宪约责成州县疏》


(1)根据材料一,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
(3)州县官吏是将家庭与国家连接为一体的枢纽与关键。根据材料三,概括明代大儒高攀龙就加强州县官员管理所提出的建议。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传统家国共同体建构的当代价值。
8 . 东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能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超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鼓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文艺复兴曾有好几次.随后出现的强有力的新儒家的世俗哲学,逐渐压倒并最终取代中世纪宗教。宋代所有这些重要的发展变化,可称为第二次文艺复兴。戏曲在13世纪的兴起,此后长篇小说的涌现,及其对爱情、人生乐趣的坦然颂扬,可称为第三次文艺复兴

——胡造《中国的文艺复兴》

材料三   北京大学的一般教授们,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中国文艺复兴的运动……不过我个人倒希望.叫它作“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起这个四十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ChinseRenaissance这个名词。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

——1958年胡适“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哲学研究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第二次和第三次“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
(3)材料三中“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指的是什么运动?它对推动国人思想“再生”方面有什么意义?
(4)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哪一则材料所反映的运动的实质与材料一相同?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成员占全国人口占国民收入年代穷人数目年代工人工资下降
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2%36.5%1855年85(万)1857年15—20%
1856年87(万)
普通群众80%上40%1863年109(万)1866—1867年10—20%
1866年130(万)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四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五   “新加坡经验”的缔造者李光耀曾留学英国,所谓“新加坡经验”的源头在英国。李光耀从英国学到了三样东西。他对这些西方经验做了东方式的改造。第一,法治精神。李光耀在英国学习法律,接受了西方的法治思想。他的严刑峻法的社会管理模式使新加坡长期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廉洁。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涣散和“失败”相比,新加坡是相当安定和安逸的。当然,这种模式中也存在一些有争议的因素,大至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小至颇具特色的新加坡鞭刑。第二,费边主义。费边主义弃革命而取渐进式变革道路,英国是一个300多年没有发生革命的国冢。李光耀赞同平和的改良,曾经对新加坡主张“革命”的“左派”采取了严厉的压制政策。第三,社会主义理想。李光耀信仰“老式的社会主义”,即给予公民平等的机会来显示他们的才能和为自己获得财富。为实现这个目标,李光耀在新加坡推行强政府施政模式和集体主义的“亚洲价值观”。在一些西方学者眼中,新加坡展现的是一种“非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

——《新京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和具体的为政措施?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3)结合材料二、四,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五并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加坡经验”值得肯定的施政措施的看法。
2019-06-2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美国通过了旨在使《独立宣言》在生活中得到实现的种种法律。他们将公民权扩大,所有成年男子都拥有了选举权。十三个州都正式通过了包括人权在内的宪法,这一宪法保证公民天赋的权利。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像这样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

——1906年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革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历史地位。
(2)依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内涵,并指出孙中山所设想的政体与西方国家相比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孙中山特别强调这种变化的理由。
2019-09-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颜锡祺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 检测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