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1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 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暴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 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益多安。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图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材料四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则,不变更其条件……
(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外部原因。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原因。
(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点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如图是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A.受到了印象画派的影响B.体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
C.展现了古巴导弹危机的全貌D.凸显了“魔幻现实主义”特色
2020-10-05更新 | 2613次组卷 | 15卷引用:海南省2020年高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玕
D.严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北京孔庙(见下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如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2020-07-08更新 | 12199次组卷 | 126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图片为西方绘画作品《第一步》,其代表的绘画流派

图 第一步
A.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B.强化了直观印象的作用
C.强调素描的准确性D.追求画面严整和谐
2020-07-09更新 | 5081次组卷 | 33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8 . 读史本为求识,对过程的关注,有助于辨识社会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康熙帝)早夜勤毖(劳),研求治理,念生民之本,以衣食为天。尝读《豳风》《无逸》诸篇,其言稼穑蚕桑,纤悉具备。昔人以此被(配)之管弦,列于典诰,有天下国家者,洵不可不留连三复于其际也。西汉诏令最为近古,其言日:“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功)害,则寒之原也。”又日:“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

——摘自【清】康熙帝《御制耕织图》序

材料二   “佃户终岁勤动,祁寒暑雨,吾(地主)安坐而收其半,赋役之外,丰年所余,犹及三之二,不为薄矣。而俗每存不足之意,任仆者(管家)额外诛求……此何理耶?且思朝廷一布宽恤之诏,百亩之家所益几何,而欢传万口;下加微(征)之令,百亩之家所损几何,而怨咨载道。”“其买田者大率客户,然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项田而所耕者不过二顷,以客居之人,非游宦则商贾,不能涂体沾星以从事南亩,而本地之人,则已死亡过半矣。”

——摘自【清】张履祥《补农书》《清经世文编》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有两个根源:“一个是农耕生活,一个是家族本位”。“比起埃及、巴比伦,甚至印度,中国是个大农业区。……这一历史条件,使中国农耕文化得以继续发展……由于中国自古及今,主要是农业社会,农民都和植物一样定居在村庄里。这种凝聚力就更显得牢固。……家族的长期存在和成为社会的本位,遂使家族成为中国文化的繁殖和滋生点。”

——摘自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用一句话归纳为后世遵循的“近古”的治国原则。从“研求治理”“天下国家”的角度,总结概括康熙帝思想主张的积极意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扼要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3)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对乡土中国的观察中,基于“社会原因所产生的不均”,提出了“反抗线”的认识。试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分析总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到中国共产党人,解决土地赋税问题的思考与实践。②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家族是中国文化最主要的柱石”。试以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为例,指出家族聚落的中心所在,并加以实证例举,简述其所宣示的文化思想及其观念。
2020-01-09更新 | 2713次组卷 | 14卷引用:浙江省2020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9 .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图3,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10)
材料二

图2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
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4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材料四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概括材料四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按照这一原则,任选表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
2019-01-30更新 | 10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四川卷)
10 . 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 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图11 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图
(2)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3)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
三峡水利工程
筒车
新航路开辟
轮船招商局
第聂伯河水电站
海上马车夫
北洋水师
罗盘针
水力织布机
海上丝绸(陶瓷)之路

(4)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19-01-30更新 | 1165次组卷 | 3卷引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北京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